成语意思天建造的;地设置的。指自然的造就和安排。赞美事物自然形成;不用加工就十分完美。天地:指自然;造:制作;设:安排。
成语出处唐 田颖《问道堂后园记》:“回思向所辟诸境,几若天造地设。”
成语意思失:遗失,丧失。失去而又得到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原过》:“是失而复得,废而复举也。”
成语意思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也叫四行;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指封建礼教为压迫、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
成语出处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成语意思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成语出处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成语意思咫: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寸;合现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咫尺:很近的距离。指近在眼前;很近。
成语出处宋 苏轼《杭州谢上表》:“臣猥以末技,日奉讲帷,凛然威光,近在咫尺。”
成语意思貂尾不够;就用狗尾来补充。貂:指古代皇帝侍从官员用作帽饰的貂尾。原讽刺所封官爵太滥;后比喻用次品续在珍品之后。多指后来续写的文学作品不如原来的好。
成语出处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8卷:“乱离以来,官爵过滥,封王作辅,狗尾续貂。”
成语意思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有粉饰太平的意思。含贬义。升平:太平。
成语出处元 陆文圭《跋》:“淳祐、景定间,王邸侯馆,歌舞升平,居生处乐,不知老之将至。”
成语意思站在对岸观看失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见而不救。也比喻没有切身利害关系而不去过问。
成语出处唐 乾康《投谒齐己》:“隔岸红尘忙似火,当斩青嶂冷如冰。”
成语意思文;节:旧时指礼节;缛:繁重。繁琐过多的礼节、仪式。也指繁琐多余的事项或手续。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上圆丘合祭卞议》:“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
成语意思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
成语意思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成语意思指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子虚、乌有:人名)。
成语出处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奼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成语意思变幻:不规则的变化;常:常规。事物经常变化;没有一定规律。又作“变化无常”。
成语出处明 蔡羽《辽阳海神传》:“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琪花宝树,仙音法曲,变幻无常,耳目应接不暇。”
成语意思英姿:英俊的风姿;飒爽:豪迈;矫健;精神焕发。形容矫健威武;精神焕发的姿态。
成语出处唐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成语意思形容山势险峻。峭壁:陡直的山崖。
成语出处唐 刘长卿《望龙山怀道士许法棱》:“悬崖绝壁几千丈,绿萝袅袅不可攀。”
成语意思心里乱得像一团乱麻。形容心里十分烦乱。
成语出处宋 王思明《山居二首(其二)》:“随缘随份是生涯,莫使身心乱似麻。”
成语意思用自己的意志去推想别人的心意。 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成语出处宋 朱熹《与范直阁书》:“学者之于忠恕,未免参校彼己,推己及人则宜。”
成语意思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拜侍郎上疏》:“铩羽暴鳞,复见翻跃。”
成语意思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压、吞并。
成语出处元 胡天游《闻李帅逐寇复州治》:“惜哉士卒多苦暴,弱肉强食鸱鸮同。”
成语意思符:符咒,符箓。好像鬼画的符咒,乱涂乱画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遗山文集·论诗30首》:“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