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
成语出处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成语意思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成语意思大规模地摇旗擂鼓(张:展开;铺排;旗鼓: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
成语出处清 张春帆《宦海》:“李参戎带着这些人陆续出了镇南关,便大张旗鼓,排齐队伍,浩浩荡荡地向前进发。”
成语意思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成语意思比喻事物有其短处,并非在所有的情况下都是合适的
成语出处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下卷:“元长士章,并有盛才,词美英净,至于五言之作,几乎尺有所短。”
成语意思八拜: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旧时称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与小生同郡同学,当初为八拜之交。”
成语意思嫣然:美好的样子 。形容女子笑得很美的样子。也作“嫣然而笑”。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腰如束素,齿如舍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成语意思一寸光阴:指日影移动一寸;形容很短的时间。形容时间的宝贵。
成语出处唐 王贞白《白鹿洞》:“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成语意思一点点小火星可以烧掉大片原野。比喻开始时微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
成语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张鸿《续孽海花》第57回:“你不轻视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晓得怎么结局呢!”
成语意思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成语意思类:同一类。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成语意思原指军队阵容盛大。后形容光明正大。堂堂:强大威武;正正:整齐。
成语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成语意思三生都很幸运。形容极为幸运或难得的好境遇。三生:佛教指前生、今生、来生。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今能一见,是小生三生有幸矣。”
成语意思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
成语出处清 崔灏《通俗编 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成语意思像花一样艳丽;像玉一样美好。形容女子容貌十分美丽。
成语出处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三折:“一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和我那孩儿四目相窥,各有春心之意。”
成语意思君:人的尊称;瓮:陶制的大坛子。一种口小腹大的大坛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别人的办法来对付她自己。
成语出处唐 张鷟《朝野佥载 周兴》:“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
成语意思怜、惜:爱护;爱怜;香、玉:比喻美女。比喻男子对美女的温存、怜爱。
成语出处元 贾仲名《金安寿》:“两下春心应自懂,怜香惜玉,颠鸾倒凤,人在锦胡同。”
成语意思青:田里的青苗;黄:成熟的庄稼。旧粮已吃完;新粮未成熟;口粮中断。也可借指其他物力或人才的中断。
成语出处《元典章 户部 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成语意思嗟:不礼貌的招呼声。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下》:“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成语意思绿:指叶;红:指花;肥:长得旺;瘦:枯萎。草木绿叶茂盛而花朵却萎凋稀少。形容暮春景色。
成语出处宋 李清照《如梦令》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