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逢:遇到;对手:竞赛中本领不相上下的对方。比喻作战或竞技双方力量水平相当;难分高低。
成语出处唐 尚颜《怀陆龟蒙处士》诗:“事免伤心否,棋逢敌手无。”
成语意思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成语出处《魏书 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成语意思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瓦器而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事业牺牲,不愿丧失气节,苟且偷生。
成语出处《北齐书 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成语意思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成语出处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成语意思靡:倒下;风靡:风行;随风一边倒。指时兴的风气。形容某种事物在一段时期内非常流行;像草木顺风倒向一边。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第15卷:“于是一时风靡,议论如出一口。”
成语意思比喻单纯地照样子模仿;也作“依样葫芦”;“比着葫芦画瓢”、“照葫芦画瓢”。
成语出处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成语意思劫:劫数。佛教指大灾难。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灾难。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那两个是船家将钱觅到,也都在劫数里不能逃。”
成语意思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
成语出处《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成语意思拿恩惠报答仇恨。形容对人宽容;不仅不记仇;反而给以好处。
成语出处《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成语意思顺:方便。指顺手把羊牵走。比喻顺便利用可乘之机施展手法或手腕。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效马效羊者右牵之。郑玄注:“用右手便。”
成语意思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的光彩。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缺点是次要的;优点是主要的。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聘义》:“瑕不揜瑜,瑜不揜瑕,忠也。”
成语意思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成语意思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成语出处宋 苏辙《龙川别志》上卷:“不然,血气方刚,若不留意声色犬马,则土木、甲兵、祷祠之事作矣。”
成语意思荣华:兴旺显耀。旧时形容有钱有势。现比喻兴盛或显达。
成语出处宋 沈作喆《寓简》:“一涉世俗,虽荣华富贵中,无一切如意事。”
成语意思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比喻很沉重的负担。也比喻非常重大的责任。
成语出处《四川文学》:“探信的匆匆赶回来,说敌人已经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钧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成语意思投:契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
成语意思浪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回头:回心悔悟。不务正业者改邪归正。
成语出处明·陈继儒《小窗幽记》:“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
成语意思疾:厌恶;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痛恨坏人坏事像痛恨仇敌一样。
成语出处汉 孔融《荐祢衡表》:“忠果正直,志怀霜月,见善若惊,疾恶如仇。”
成语意思用另一种不同于一般的眼光看待。形容对某个人特别重视;不同于寻常。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不想一见大王,查问来历,我等一实对,便把我们另眼相看。”
成语意思会:相见;见面;期:时期。以后还有见面的日子或以后还有相见的机会。
成语出处元 乔梦符《扬州梦》第三折:“小官公事忙,后会有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