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尔:你;虞:猜测。意思是我骗你;你骗我;互相欺骗。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成语意思博:广泛;采:采纳;长:长处;优势。广泛地吸取各家或各方面的优点、长处。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刘芳传》:“考括坟籍,博采群议。”
成语意思把烟囱改为弯的;把柴草移开。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成语意思毫无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离间的坏话。
成语出处《明史 马孟桢传》:“入主出奴,爱憎由心,雌黄信口,流言蜚语,腾入禁庭,此士习可虑也。”
成语意思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富国》:“等赋府库者,货之流也。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忧不足。”
成语意思骥:千里马;枥:马槽。伏枥:就着马槽吃食。老的千里马虽然趴在槽头吃食;但仍想奔驰千里。比喻人老了仍有雄心壮志。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成语意思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成语意思绝伦:没有比得上的。精致美妙;无与伦比。形容极为精妙。
成语出处宋 周密《武林旧事 灯品》:“灯只至多,苏、福为冠,新安晚出,精妙绝伦。”
成语意思怀:怀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眼见别人才学万倍不如他的,一个个出身通显,享用爵禄,偏则自家怀才不遇。”
成语意思风流:指英俊的;杰出的。通常指对一个时代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旧指好色或轻浮放荡的人。
成语出处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成语意思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到了这个;还想要那个;贪心不足。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成语意思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后形容冒生命危险;不顾个人安危。也作“出死入生”。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途)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成语意思蹉跎:时间白白地消耗掉;虚度光阴。白白地度过年月。指人生虚度年华。也作“日月蹉跎”、“岁月蹉跎”。
成语出处晋 阮籍《咏怀》:“误东未终极,白日勿蹉跎。”
成语意思指单方面的愿望或不考虑客观实际情况的主观意愿。同“一相情愿”。
成语出处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有人说:‘你这一厢情愿,石敢同意去吗?’”
成语意思把某种花木的枝条嫁接到另一种花木上。比喻暗中使用手段以假换真欺骗他人。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同窗友认假作真,女秀才移花接木。”
成语意思仗着年纪大;卖弄老资格。多形容摆老资格;轻视别人。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谢金吾》第一折:“我尽让你说几句便罢,则管里倚老卖老,口里唠唠叨叨的说个不了。”
成语意思腰缠:随身携带;贯:钱串;古时穿钱用的绳索;一千文为贯。 形容钱财很多。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殷芸《小说 吴蜀人》:“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愿为扬州刺史,或愿多赀财,或愿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成语意思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内心却十分阴险毒辣。藏:隐藏。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成语意思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成语出处王西彦《老太婆伯伯》:“汪精卫私通外国却饶放不得,抓到时应该千刀万剐,五马分尸。”
成语意思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成语出处《新唐书 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