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头脑昏晕,眼睛发花。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一气气得头昏眼花,饮食多绝了。”
成语意思度:审。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刘欲华试以完大典,俱审时度势,切中事理。”
成语意思蜻蜓刚刚接触水面又迅速起来。比喻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成语出处唐 杜甫《曲江》诗:“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成语意思指年轻人可培养。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成语意思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
成语出处《太平广记 太玄女》引《女仙传》语:“行三十六术甚效,起死回生,救人无数。”
成语意思皂:黑色。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指不同颜色。喻指事情的是非曲直。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6卷:“州官得过了贿赂,那管青红皂白,竟断道:‘夏家欠林家二千两。’”
成语意思间:缝隙。关系非常融洽、密切、没有一点间隔。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萧望之传赞》:“萧望之历位将相,藉师傅之恩,可谓亲昵亡间。及至谋泄隙开,谗邪构之,卒为便嬖宦竖所图,哀哉!”
成语意思弥留:本指久病不愈;后多指病危将死的状况;际:时候。病危将死的时候。
成语出处《尚书 顾命》:“病日臻,既弥留。”
成语意思机:时机。好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比喻机会难得。
成语出处五代 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成语意思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指不再做坏事。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今可舍邪归正以入佛乘。”
成语意思感激得掉下眼泪。来形容极为感动的样子。有时带有讽刺之意。涕:眼泪。零:落。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谢黔州安置表》:“罪深责薄,感激涕零。”
成语意思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成语意思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1)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2)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糟糠,酒渣及穀皮,指粗劣的食物。糟:酒渣。糠:谷皮。贫穷时,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
成语出处《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成语意思淑:善,美。指女子嫁了一个品质不好的丈夫。
成语出处《诗经 王风 中谷有蓷》:“有女仳离,条其啸矣。条其啸矣,遇人之不涉淑矣。”
成语意思穷得像用水洗过似的;什么都没有。形容十分贫穷。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
成语意思形容青绿无际。
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成语意思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成语意思亡:丢失。在岔道上跑丢了羊。比喻人生道路复杂;掌握不好方向会误入歧途;以致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成语出处《列子 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成语意思指家庭日常生活琐事。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75回:“这一关了门,他再问我家长里短的事,我对不来,却不弄走了风,被他拿住?”
成语意思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明 沈采《千金记 遇仙》:“恋功名水上鸥,俏芒鞋尘内走,怎如明月清风随地有,到头来消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