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成语词典

古代成语大全

古代成语大全

  • 逆来顺受

    nì lái shùn shòu

    成语意思逆:不顺;顺:顺从;受:忍受。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不作反抗。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12出:“逆来顺受,须有通时。”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敏而好学

    mǐn ér hǎo xué

    成语意思敏:聪明。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成语出处《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两败俱伤

    liǎng bài jù shāng

    成语意思败:失败。俱:全。斗争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古时卞庄子要刺虎;馆竖子说;两只老虎正在争一牛;斗争结果;小虎会死;大虎会伤;然后刺杀伤虎而有杀二虎之名。后比喻因斗争;双方都受伤害。

    成语出处宋 汪应辰《文定集 答梁子铺》:“东汉之君子必欲与小人为敌,终于两败俱伤,而国随以亡。”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两面三刀

    liǎng miàn sān dāo

    成语意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用两面派手法。比喻居心不良。

    成语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是这郑州城里第一个贤慧的,倒说我两面三刀,我搬调你甚的来。”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空城计

    kōng chéng jì

    成语意思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中故事:蜀将马谡失守街心亭,魏将司马懿率兵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大在城楼上弹琴。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家徒四壁

    jiā tú sì bì

    成语意思徒:只;壁:墙壁。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形容穷得一无所有。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司马相如传》:“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高风亮节

    gāo fēng liàng jié

    成语意思高尚的品德;坚贞的节操。形容人的品行高尚。

    成语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褒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白云苍狗

    bái yún cāng gǒu

    成语意思苍狗:黑狗。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像黑狗一样。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成语出处唐 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古代成语
  • 长生不老

    cháng shēng bù lǎo

    成语意思长生:永生。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忍之一字岂非常,一生忍过却清凉。常将忍字思量到,忍是长生不老方。”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步履蹒跚

    bù lǚ pán shān

    成语意思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成语出处宋 龚熙正《释常谈 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背井离乡

    bèi jǐng lí xiāng

    成语意思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离开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三折:“背井离乡,卧雪眠霜。”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兵不厌诈

    bīng bù yàn zhà

    成语意思诈:蒙骗。用兵作战可以经常使用伪装;以迷惑对方。在兵法中被称作诈。比喻在作战时战胜敌人;要靠谋略。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一》:“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中庸之道

    zhōng yōng zhī dào

    成语意思中:折中;庸:平常。儒家的一种主张。指不偏不倚的折衷的原则和态度。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指日可待

    zhǐ rì kě dài

    成语意思形容不要多久就可达到目的(指日:可以指出日期)。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可待也。”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成语意思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成语标签:贬义成语复句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一丘之貉

    yī qiū zhī hé

    成语意思丘:土山。貉:一种像狐狸的野兽。一个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xué ér bù yàn,huì rén bù juàn

    成语意思厌:通“魇”,满足;诲:教导。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成语标签: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复句式成语古代成语
  • 下里巴人

    xià lǐ bā rén

    成语意思下里:乡里;巴人:巴蜀的人民。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
  • 平步青云

    píng bù qīng yún

    成语意思平:平稳;稳当;步:行步;走上;登上;青云:青天。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轻易地登上了很高的官位。旧时用以形容科举及第;或陡然富贵。

    成语出处宋 袁文《瓮牖闲评》第三卷:“廉宣仲才高,幼年及第,宰相张邦昌纳为婿。当徽宗时自谓平步青云。”

    成语标签: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古代成语
  • 力透纸背

    lì tòu zhǐ bèi

    成语意思力:笔力。透:穿过。形容书法遒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的背面。也比喻文学作品立意深刻或刻画人物极有功力。

    成语出处唐 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

    成语标签: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