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端正自己的言行,清静内心。比喻修身养性。
成语出处《明史·丘濬传》:“愿陛下体上天之仁爱,念祖宗之艰难,正身清心以立本而应务,谨好尚不惑于异端。”
成语意思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成语出处《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载,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文君心悦,遂夜奔相如。
成语意思见“枕方寝绳”。
成语出处《文子·精诚》:“虑牺氏之王天下也,枕石寝绳,杀秋约冬,负方州,抱员天。”
成语意思仗:倚仗;依靠。依仗某种权势欺压别人。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
成语意思卒:终了,岁:年;穷:完了。指整年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1卷:“虽卒岁穷年,无有透彻之期。”
成语意思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不得人心
成语出处《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
成语意思依靠自己的劳动来谋生。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食货志》:“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成语意思务:事。能看清当时的大势并了解世事,不去违背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这是佛天面上好看的事,况我每知时识务,正该如此。”
成语意思比喻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成语意思比喻错此说彼。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回:“如何远打周折,指山说磨,拿人家来比。”
成语意思旧时指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操《秋胡行》:“遨游八极,枕石漱流饮泉。”
成语意思见“枕石漱流”。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送彭通判致仕序》:“故曰去就有二途而仕隐无两道,苟徒枕石嗽流,嘲弄烟月以为旷达,而曰世与我既相违矣,则余又何敢以此望君,且非君所以自待也。”
成语意思同“坐吃山空”。
成语出处明·王玉峰《焚香记·离间》:“常言道,坐食山空,宁出一斗,莫进一口。自从你来了,弄得我火尽油干。”
成语意思竭:尽了。形容力量一再消耗;士气已经低落;无法再振作。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成语意思骚:通“扫”。把灶上打扫干净。比喻极容易做到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
成语意思犹言指手画脚。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一:“王悛有了酒意,做出财主的样式,支手舞脚的发挥。”
成语意思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
成语意思恣肆:放丛。任意妄为,无所顾忌。亦作“恣睢无忌”、“恣行无忌”。
成语出处《明史·桂萼传》:“初,议礼诸臣无力诋执政者,至萼遂斥为不道,且欲不使议。其言恣肆无忌,朝士尤疾之。”
成语意思形容任意作恶;毫无顾忌。恣睢:放纵;凶暴;忌:顾忌;畏惧。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周穆王》:“游燕宫观,恣意所欲,其乐无比。”
成语意思要把沙子蒸成饭。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同“蒸沙成饭”。
成语出处明 周履靖《锦笺记》第十九出:“清净是菩提,爱染难离,蒸沙为饭饭终非,暮鼓晨钟勤忏悔,怎免阿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