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连绵起伏的高山。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赵令穰》:“使周览江、浙、荆、湘重山峻岭,江湘溪涧之胜丽,以为笔端之助,则亦不减晋宋流辈。”
成语意思犹言投鼠忌器。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裴松之注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班与匡书云:‘《刘向传》曰:掷鼠忌器。器犹忌之,况卓今处宫阙之内,以天子为藩屏……”
成语意思杀:程度深;金刚:佛的侍从力士;佛:佛教徒对释迎牟尼的简称。比喻劳逸苦乐不均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31回:“不然,头里就赖他那两个,正是‘走杀金刚坐杀佛。’”
成语意思靠山依海。
成语出处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成语意思以松柏的坚贞劲直,比喻人的高尚节操。
成语出处金元好问《题石裕卿郎中所居四咏 雪岩》:“贞松劲柏四时春,霁月光风一色新。”
成语意思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评论指责。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成语意思毛笔的别称
成语出处宋·苏轼《自笑》:“多谢中书君,伴我此幽栖。”
成语意思用左手画方形,同时用右手画圆形。比喻两件事都很难做成
成语出处北齐·刘昼《刘子新论·专学》:“是以心驻于目,必志其耳,则听不闻。心驻于耳,心遗其目,则视不见也。使左手画方,右手画圆,令一时俱成,虽执规矩之心,由心不两用……”
成语意思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
成语出处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成语意思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成语出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成语意思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大学三》:“虽十目视十手指众所共知之处,亦自七颠八倒了,更如何地谨独。”
成语意思态度严肃,敢于直言。
成语出处《明史 王竑传》:“十一年授户科给事中,豪迈负气节,正色敢言。”又《刘健传》:“健学问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成语意思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成语意思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百丈恒禅师法嗣》:“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成语意思谓阐述事理,譬喻情状。
成语出处《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
成语意思谓一铢一两都斤斤计较。形容非常吝啬。
成语出处明·方孝孺《答许廷植书》:“其赋于人也,铢施两较,不肯多与。”
成语意思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晋书 孙盛传》:“温得盛笺遣从事重案之,赃私狼籍,槛车收盛到州,舍而不罪。”
成语意思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晋书 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茹千秋]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恶罚,傲然还县。”
成语意思正色:态度严肃而不可侵犯;朝:朝廷。比喻不谄媚阿谀和不畏强暴的人
成语出处《公羊传·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成语意思座:坐席。指在席上的受主人尊敬的客人,泛指受邀请的客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