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后因以“坐树不言”、“坐树无言”谓功高而不自矜。
成语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异为人谦退不伐……每所止舍,诸将并坐论功,异常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
成语意思同“之死靡它”。
成语出处宋·苏辙《祭亡婿文逸民文》:“女有烈志,留鞠诸孤。赋诗《柏舟》,之死不渝。”
成语意思见“枕山襟海”。
成语出处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成语意思泽:恩泽,德泽。德泽深远,恩情厚重
成语出处唐·张说《谢京城东亭子宴送表》:“当陛下圣明之朝,事出非常,泽深恩重,今者誓将沥血,未足竭诚,徒欲杀身。岂能报答。”
成语意思筑:建造;反:通“返”,归返。指部队做长久驻扎的打算。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筑室反耕者,宋必听命。”
成语意思谓选择有益的事去做。
成语出处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
成语意思炙:烤。比喻权势大,气焰盛
成语出处《明史·董传策传》:“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
成语意思谓守善不移。
成语出处北齐·刘昼《新论·慎独》:“故蘧瑷不以昏行变节,颜回不以夜浴改容……斯皆慎乎隐微,枕善而居,不以视之不见而移其心,听之不闻而变其情也。”
成语意思谓理丝不找头绪,就会越理越乱。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正确,使问题更加复杂。语本《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成语出处语出《左传·隐公四年》:“臣闻以德和民,不闻以乱。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
成语意思选择好的而遵循;依从。择:选择。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成语意思见“壮士解腕”。
成语出处唐·窦皐《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成语意思谓因时势而规定法制。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圣人执权,遭时定制,步骤之差,各有云设。”李贤注:“遭遇其时而定法制,不循于旧也。”
成语意思只:单。比喻一个人力量弱小
成语出处明·沈璟《义侠记·委嘱》:“我不在家呵,你是只手单拳,若被人欺压遭人骗,我回来后将他消遣。”
成语意思终:从开始到末了。关系到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男女婚嫁而言。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这事断然不可!”
成语意思比喻众说纷纭,事情难成。
成语出处《幼学琼林 卷三 人事类》:“作舍道旁,议论多而难成。”
成语意思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
成语意思自己造房子;却跟过路的人商量。比喻作事没有主见。道:道路;谋:咨询;商量。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成语意思靠山环河。指形势险要。
成语出处《汉书 项籍传》:“秦民失望。于是韩生说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肥饶,可都以伯。’”
成语意思犹指指点点。形容背后指点议论之状。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彦思]走将出来时,众人便指手点脚,当一场笑话。”
成语意思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
成语出处宋·葛长庚《水龙吟》词:“人间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