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辛苦劳动,勤劳不懈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人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
成语意思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所:地方。
成语出处《魏书 张普惠传》:“人生有死,死得其所,夫复何恨。”
成语意思滴:液体一点一点地往下落;穿:破;透。指水一滴一滴不断地往下落;把石头穿透。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自然会成功。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成语意思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成语意思春风:春天温暖的风。本指春风拂面;温暖宜人。现指心情喜悦;满脸笑容。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得胜归来喜笑浓,气昂昂,志卷长虹,饮千钟,满面春风。”
成语意思好:喜欢;骛:从事;追求。喜欢高的;追求远的。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成语出处《宋史 道学传一 程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
成语意思滴水可把石头打穿。比喻虽然力量小;但只要坚持不懈;就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也作“水滴石穿”。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成语意思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成语出处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成语意思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成语意思每次打仗没有不获胜的。形容军队每战必胜;战斗力极强。也指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成语意思阳春;白雪: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成语意思一天不见面;就像过了三年。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
成语出处南朝 梁 何逊《为衡山侯与妇书》:“路迩人遐,音尘寂绝,一日三秋,不足为喻。”
成语意思胜:承担。指喜悦难以克制。
成语出处三国 魏 钟繇《贺捷表》:“天道祸淫,不终厥命,奉闻嘉熹,喜不自胜。”
成语意思拖着泥带着水。比喻说话、作文不简洁;做事不干脆利落。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主人勤拳,带累阇梨,拖泥涉水。”
成语意思柔情:温柔的感情。像水一样温柔细腻
成语出处宋·秦观《鹊桥仙》:“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成语意思椟:木匣;珠:珍珠。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成语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成语意思脚踏在实在的地上。比喻做事认真、踏实、不虚浮;一步一个脚印。
成语出处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第18卷:“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
成语意思惊:惊异;涛:大波浪;骇:惊吓。令人惊惧的大波浪。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成语出处唐 田颖《玉山常文集 海云楼记》:“人当既静之时,每思及前此所经履之惊涛骇浪,未尝不惕然。”
成语意思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成语意思宁:安宁。连鸡狗都不得安宁;形容骚扰得十分厉害。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