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目:看。了然:明明白白的样子。一眼就看得很清楚。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成语意思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成语出处唐 韩愈《听颖师弹琴》:“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成语意思待人处事没有真心诚意;只在表面敷衍应酬。虚:表面的;委蛇:随便应顺;敷衍。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成语意思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 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成语意思泄:泄漏。原意为水都流不出去。形容拥挤和包围得非常严密。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德山门下,水泄不通,佛事门中,风行草偃。”
成语意思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
成语出处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成语意思俱:全;都。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指人对不满的事表现得非常愤慨激动。
成语出处《晋书 明帝纪》:“大会百官而问温峤曰:‘皇太子何以德称?’声色俱厉,必欲使有言。”
成语意思连珠:串珠;像珠子一样一个接一个串接着。巧妙风趣的话一个接一个。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54章:“他出口成章,妙语连珠,常常使众人大饱耳福。”
成语意思临:碰到;面临;惧:害怕;畏惧。面对危难;丝毫也不畏惧。
成语出处《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成语意思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
成语出处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
成语意思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
成语出处宋 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成语意思绝:绝对;仅:只。只有这一个;此外不会再有。形容极其少有。
成语出处宋 苏轼《上皇帝书》:“改过不吝,从善如流,此尧、舜、禹、汤之所勉强而力行,秦汉以来之所绝无而仅有。”
成语意思原指将险阻化为平坦;后多指使危险转变为平安。夷:平坦;平安。
成语出处唐 韩天卿《平蛮颂序》:“变氛沴为阳煦,化险阻为夷途。”
成语意思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成语出处《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成语意思严:严肃整齐;严阵:整齐严正的阵势。摆好阵势等待着。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着敌人。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成语意思水道像一条衣带那样狭窄。比喻只隔一水;极其邻近。
成语出处《南史 陈纪下 后主》:“隋文帝谓仆射高颖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
成语意思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成语出处汉 王充《论衡 恢国》:“初者,苏伯阿望春陵气郁郁葱葱。”
成语意思揠:拔起。把苗拔起;以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因而误了事。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成语意思掩:遮盖;盗:偷。把耳朵捂住偷铃铛;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不会听见。比喻自欺欺人。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成语意思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