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嘴里说得动听;心里却盘算着坏主意。形容嘴甜心狠;阴险毒辣。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成语意思阔:辽阔。像海一样辽阔;像天空一样没有边际。指天地宽广无边。原比喻人心胸开阔;无拘无束。现常用来形容漫无边际的议论或随意漫谈;没有中心。
成语出处唐 刘氏瑶《暗别离》:“朱弦暗断不见人,风动花枝月中影;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空不知处。”
成语意思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成语意思梁:房梁;古代考究的房梁常雕刻有花纹图案;栋:支柱。指房屋有十分华丽的彩绘装饰。形容房屋富丽堂皇。
成语出处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这的是雕梁画栋圣祠堂。”
成语意思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成语出处《宋史 道学传二 杨时》:“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成语意思沧海:大海;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也作“大海一粟”。
成语出处宋 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成语意思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成语出处《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成语意思敝:破的;坏了;珍:爱惜。把自己家的破扫帚看成价值千金的宝贝;很爱惜。比喻东西虽差;自己却非常珍惜。
成语出处宋 陆游《秋思》:“遗簪见取终安用,弊帚虽微亦自珍。”
成语意思本:树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末:树梢;比喻事物的枝节;置:放置。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重要的和不重要的;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
成语出处金 无名氏《绥德州新学记》:“而牧之者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番,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
成语意思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作“严以律己”。
成语出处宋 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成语意思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形容朝气蓬勃的气象。旭日:早晨刚出来的太阳。
成语出处《诗经 邶风 匏有苦叶》:“緇緇鸣雁,旭日始旦。”
成语意思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成语出处唐 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成语意思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
成语出处《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成语意思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
成语出处《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成语意思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成语意思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成语意思有千军万马。形容人很多;势力强大。
成语出处《梁书 陈庆之传》:“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成语意思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田子方》:“独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变万化而不穷。”
成语意思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蚂蚁摇动树木;比喻不自量力;企图用微不足道的力量动摇破坏强大的事物。
成语出处唐 韩愈《调张籍》诗:“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成语意思土色:灰黄色。脸色像泥土的颜色一样。形容非常恐惧的样子。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捉季布传文》:“归到壁前看季布,面如土色结眉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