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对尊长贵宾谦恭而有礼貌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3卷:“安住见说是丈人,恭恭敬敬唱了个喏。”
成语意思锋:刀锋;芒:原指谷类种子壳上的细刺;比喻枪头;矛尖;毕:都;完全;全部。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形容人傲气逼人;逞强好胜。或形容人锐气才干完全显露出来。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袁绍传》:“瓒示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成语意思望:希望。结果超过了原来所期望的;因而非常高兴(过:超过;望:期望 )。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英布传》:“布大怒,悔来,欲自杀。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成语意思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成语意思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成语意思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成语出处《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成语意思心情烦躁;思绪纷乱。形容内心烦闷焦躁。烦:烦躁;意:心绪;心思。
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成语意思逸:安闲;致:兴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这趟出来,更是闲情逸致,正要问问沿途的景物。”
成语意思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情谊
成语出处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成语意思稽:音机;查考;谈:话语;传言。没有根据的说法。
成语出处宋 郑樵《通志 总序》:“且谓汉绍尧运,自当继尧,非迁作《史记》,厕于秦、项,此则无稽之谈也。”
成语意思城里本没有虎;但只要有三个人说城里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传播;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
成语意思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
成语出处《尔雅》:“婆娑,舞也。”
成语意思扶:扶助。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仰亿万之师,与单于连战十有余日,所杀过半当,虏救死扶伤不给。”
成语意思头脑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非常疲劳或精神不振作。
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成语意思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成语出处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成语意思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成语出处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成语意思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成语出处唐 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成语意思凤;麟:凤凰、麒麟;是传说中珍禽异兽。凤凰身上的羽毛;麒麟头上的犄角。比喻珍贵、稀少的人或事物。
成语出处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成语意思背:背向;水:指江河;背水:背后是水;表示没有退路。原作“背水阵”;背后临近河水摆阵;或布下的阵势。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成语出处宋 秦观《将帅》:“韩信之击赵,非素拊循士大夫也,背水一战而擒赵王歇,斩成安君,是不在乎任之久近也。”
成语意思白驹:白色的少壮马;喻指太阳;过隙:经过缝隙。白色的骏马飞快地驰过缝隙。现指日影在缝隙前一扫而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