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不求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生存。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贪图生存。
成语出处宋 王令《与杜子长书》:“令贫无资,身术从礼,有责不敢易。受寒饿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成语意思防:提防;防止;微:微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起始、发展。在错误、坏事、不良风气等刚刚露苗头时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消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意思登:上;峰:山顶;造;达到;极:最高点。攀登到山峰的顶点。比喻学问、成就等达到了最高的境地。也比喻干坏事猖狂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不知便可登峰造极不?然陶练之功,尚不可诬。”
成语意思博:广博;精深:又专又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而高深。
成语出处明 姜世昌《逸周书》:“迄今读之,若揭日月而行千载,其博大精深之旨,非晚世学者所及。”
成语意思秉:持。拿着蜡烛;夜里游玩。旧指及时行乐。也比喻珍惜光阴。
成语出处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成语意思卓:卓越;突出。形容成绩效果显著突出。
成语出处明 王守仁《申行十家牌法》:“若巡访劝谕著有成效者,县官备礼亲造其庐,重加奖励。”
成语意思至:到;渝:改变。到死都不改变。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成语意思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
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成语意思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
成语出处南朝梁 萧统《纂要》:“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成语意思佛家语。指世家一切色法(物质)的本性(内在真实性)都是空无所有
成语出处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2回:“本庵法名,向以‘色即是空’四字为则,如前岁收的几个小徒。”
成语意思罄:尽;竹:指可供制成竹简的竹子;书:写。用尽竹子也难以写完。后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多形容罪恶累累。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密传》:“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成语意思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成语意思罕见的奇异的花草。比喻美好或稀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50回:“命周贾于绛州城内,起一座花园,遍求奇花异草,种植其中。”
成语意思夸父:古代神话人物。逐:追赶。夸父追赶太阳。指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也比作“夸父追日”。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成语意思设计让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头。比喻用计谋引诱对方离开原来有利的地势。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3回:“我是个调虎离山计,哄你出来争战。”
成语意思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馋得口水快要流出来了。多形容嘴馋想吃。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招海贾文》:“垂涎闪舌兮,挥霍旁午。”
成语意思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成语出处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成语意思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成语意思“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成语出处清 湘灵子《轩亭冤 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成语意思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