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树根扎得深;树叶才能茂盛。比喻根基深厚;事物才发达。
成语出处唐 张说《起义堂颂》:“若夫修德以降命,奉命以造邦,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天人报应,岂相远哉。”
成语意思比喻克服重重困难。这是《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的故事
成语出处《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76回:“这如今万世之下,那一个不说道过五关斩六将、掀天揭地的好大丈夫?”
成语意思宠:宠爱;辱:羞辱。对受宠或受辱都不感到惊讶;即把得失置之度外。也作“不惊宠辱”。
成语出处《新唐书 卢承庆传》:“承庆嘉之曰:‘宠辱不惊,考中上。’其能著人善类此。”
成语意思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成语出处宋 俞文豹《吹剑录》:“盖纯用《春秋》笔法也。”
成语意思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成语出处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成语意思正本:从根本上整顿;清源:从起源上整理。指从根本上整顿清理;彻底解决问题。
成语出处《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成语意思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亦作“誉满全球”、“誉满寰中”、“誉塞天下”。
成语出处唐·李华《唐扬州功曹萧颖士文集序》:“君七岁,能诵数经,背碑覆局;十岁以文章知名;十五誉满天下。”
成语意思觅:找寻。指反复寻求探索。形容六神无主,像是找寻失掉的东西似的
成语出处宋·李清照《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成语意思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作主观努力;这是一种宿命论思想。听:任凭;由:顺随。
成语出处清 无名氏《说唐》:“公主遵兄之命,在彩楼上,抛球择婿,对天祝道:‘姻缘听天由命。’”
成语意思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成语出处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成语意思死了也不闭眼。指人将要死之时心里有放不下的事情。多用来形容志向或心愿未能实现;死不甘心。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坚传》:“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今不夷汝三族,悬示四海,则吾死不瞑目。”
成语意思原指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两国家世代联姻。后泛指两性之间的联姻或婚配关系。
成语出处元 乔梦符《两世姻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成语意思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合:是结束全文。旧时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常用的程式。泛指文章的做法。
成语出处元 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
成语意思形容天气恶劣;比喻处境悲惨凄凉。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
成语意思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
成语出处宋 陈造《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自注:“宰云:‘吾辈可谓忙里偷闲,苦中作乐。’”
成语意思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克己复礼为仁。”
成语意思花簇前;月光下。指惹人情思的幽静地方。
成语出处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瓦舍众伎》:“今又有覆赚,又且花前月下之情及铁骑之类。”
成语意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成语出处宋 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成语意思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成语意思尊:尊敬;重:重视;道:道理。尊敬师长;重视应该遵循的道理。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