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振作起精神。
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杭州光庆寺遇安禅师》:“(僧)问:'光吞万象从师道,心月孤圆意若何?'师曰:'抖擞精神着。'”
成语意思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
成语意思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当:正当;当道:横在路中间挡路。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横在道路中间。比喻残暴的人掌权得势或违法横行;也作“虎狼当路”。
成语出处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成语意思乘:趁着。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扩大战果。
成语出处《新编五代史评话 梁史卷上》:“李思安跃马交斗,经二十余合,思安拽枪徉败,退去。单可及乘胜追击。
成语意思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宝鸡市东;为关中通向汉中的交通要道。①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战略;亦比喻军事或其它方面的秘密活动。②也比喻男女私通。
成语出处《群音类选 》:“就是韩信暗渡陈仓道,有贼兵来犯着,杀得他怎生逃。”
成语意思原指一旦科举及举;就会名闻天下。现在指因某一件事一下子就出了名。
成语出处唐 韩愈《国子监司业窦公墓志铭》:“公一举成名而东。”
成语意思巫:旧时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原意是小巫见到大巫,法术无可施展。后比喻相形之下,一个远远比不上另一个。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小巫见大巫,拔茅而弃。”
成语意思比喻事情非常罕见或极难实现。铁树:也叫苏钱;常绿乔木;好多年才开一次花。
成语出处明 来集之《铁氏女》:“顿开鹦鹉笼,扭上鸳鸯配。定教那铁树开花还结子。”
成语意思指苏州、杭州比天堂还要美好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4回:“从来江山秀丽,人物奢华,所以相传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成语意思《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成语出处《易·泰》:“泰,小往大来,吉亨。”《宋史·乐志》:“三阳交泰,日新惟良。”
成语意思甚:很;嚣:喧闹。原指军营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形容传播消息;议论纷纷。现多指错误或反动言论非常嚣张。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甚嚣,且尘上矣。”
成语意思指浓艳和淡雅两种不同的妆饰。参见“淡妆浓抹”。
成语出处元·康进之《新水令·武陵春》曲:“两般儿情厮隐,浓妆淡抹包笼尽。”
成语意思靡靡:颓废萎靡。使人萎靡、颓唐的声音。形容颓废、萎靡或淫荡的音乐。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十过》:“师旷曰:‘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成语意思象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成语意思家中日常饭食。也比喻常见的、平常的事。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常词官好做,家常饭好吃。”
成语意思滂沱:雨大而多的样子。形容寸下得很大。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成语意思大规模地实施宏伟远大的计划或抱负(展:把卷着的画轴舒张开来;比喻实现;宏图:比喻宏伟远大的谋略或计划)。
成语出处唐 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启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
成语意思舞:弄;墨:文笔。形容玩弄文字技巧。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成语意思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成语意思妣:音比;考妣:旧时对父母死后的称呼;父亲死后叫考;母亲死后叫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和着急。
成语出处《尚书 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