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覆没:船翻沉。整个军队被消灭。比喻遭到彻底失败。
成语出处《旧唐书 李希烈传》:“官军皆为其所败,荆南节使张伯仪全军覆没。”
成语意思指刚刚懂得爱情(多指少女)。
成语出处清 李渔《蜃中楼 耳卜》:“我和你自情窦初开之际,就等到如今了。”
成语意思偷:抽出;闲:空闲。比喻在繁忙中抽出一点时间。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和答赵令同前韵》:“人生政自无闲暇,忙里偷闲得几回。”
成语意思倍:更加;思:思念。每到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成语出处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成语意思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成语出处《周易 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成语意思扶:帮助;支持;济:拯救。扶持、救济生活困苦、处境危急的人。比喻尽力救助别人的危难。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素知将军仗义行仁,扶危济困,不想果然如此义气!”
成语意思只有经过猛烈大风的考验;才能知道什么样的草是强劲的。原来比喻在危急关头才显出的意志坚强;经得起考验;现在还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阶级斗争的考验;才能显出谁是坚强的革命者。劲:有力量。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 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尽草。”
成语意思点起灯烛;接替日光照明。(焚:烧;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发愤读书或勤奋学习。
成语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成语意思比喻人聪明非凡。
成语出处唐 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诗:“坐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成语意思袖子长,有利于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五蠹》:“鄙谚曰:‘长袖善舞,多钱善贾。’此言多资之易为工也。”
成语意思八面:各方面。形容声势气派十足。
成语出处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三折:“托赖着真天子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
成语意思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儒行》“毁方而瓦合”郑玄注“去已之大圭角,下与众小人合也。”孔颖达疏“圭角谓圭之锋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异众过甚,去其大圭角,言犹有小圭角也
成语意思比喻说话、做事绕弯子;不直截了当。抹角:挨着墙角绕过。
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湾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成语意思照:按照;本:书本;文本;宣科:原指道士诵读经文。照着本子念条文。比喻不能随意发挥;死板地照现成文章或书本宣读。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西蜀梦》:“也不用僧人持咒,道士宣科。”
成语意思喜事从天上掉下来。形容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好事;也指为此特别高兴。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青衫泪》:“贵脚踏贱地,使下官喜从天降。”
成语意思衣:穿;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穿着华丽的衣服回到故乡;表示向亲邻炫耀自己的富贵。
成语出处《南史 刘之遴传》:“武帝谓曰:‘卿母年德并高,故会卿衣锦还乡,尽荣养之理。’”
成语意思曲:无理;直:有理。指对事物的评断。
成语出处汉 王充《论衡 说日篇》:“二论各有所见,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
成语意思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成语意思乐;乐趣;穷:尽头。指其中的乐趣没有穷尽。
成语出处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 君子饮酒吟》第16卷:“家给人足,时和岁丰;筋骸康健,里闬乐从;君子饮酒,其乐无穷。”
成语意思秋毫:动物秋后新换的绒毛。比喻十分纤细之物。形容军纪严明;对百姓无丝毫侵犯;也形容为人清正廉洁。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