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吉人:有福气的善人;相:保佑;帮助。好人能得到天的保佑。这是一种宿命论者的观点。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桃花女》:“你只管依着他去做,吉人天相,到后日我同女孩儿去贺你也。”
成语意思鳏:年老无妻;寡:年老无夫;孤:年幼丧父;独:年老无子。失去配偶或老年丧子;幼年丧父的人。也泛指无劳动力又无亲人赡养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成语意思比喻帝王在位。语本《易·干》:“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成语出处《周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孔颖达疏:“谓有圣德之人得居王位。”
成语意思雨大得象盆里的水直往下倒。形容雨大势急。
成语出处唐 杜甫《白帝》诗:“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成语意思丝:双关语,思的谐音。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
成语出处唐 李商隐《无题》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成语意思厌:厌烦;厌倦。反复阅读也不感到厌倦。形容诗文含义精深;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成语出处宋 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成语意思月晕:月亮周围出现的光环。月亮出现光环,就是要刮风的征候。比喻见到一点迹象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向。
成语出处宋 苏洵《辨奸论》:“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
成语意思用柔软的去克制刚强的。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成语意思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成语出处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曼卿之笔,颜筋柳骨。”
成语意思见“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成语出处清·刘坤一《致张香涛书》:“[定兴]乃于署督篆任内,奏参银元局及淮山盐务,牵涉敝署,不无激射之词,论者谓为项庄舞剑,而弟因未尝稍存芥蒂也。”
成语意思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成语出处唐·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成语意思绿林:古代山名;在今湖北省大洪山一带。原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于是诸亡命马武、王常、成母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藏于绿林中,数月间至七八千人。”
成语意思六畜:牛、马、羊、猪、鸡、狗。指各种牲畜、家禽繁衍兴旺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原指和尚常说的禅语或佛号。现指经常挂在口头上而无实际意义的词句。
成语出处宋 王楙《临终诗》:“平生不学口头禅,脚踏实地性虚天。”
成语意思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成语出处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成语意思掉:摆动,摇动。指说话或写文章好引用古书言词来卖弄自己的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南唐书·彭利用传》:“利用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言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成语意思原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成语出处唐 李商隐《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成语意思璧: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瑕:玉上的斑点。洁白的玉上的小斑点。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处;美中不足。
成语出处南朝 梁 萧统《序》:“白璧微瑕,惟在《闲情》一赋。”
成语意思哀兵:由受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说“哀;悯也”。怜惜和慈爱士卒。①指因受欺侮而怀着激愤情绪为正义而战的军队一定能打胜仗。反引申为由横遭侵凌残害而悲愤满腔的国家和民族;能奋起抗战;必获胜利。②慈爱士卒而得人心者胜。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 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三国 魏 王弼注:“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成语意思凡是知道的没有不说的(言:说话)。形容发表意见毫无保留。
成语出处《魏书 崔光传》:“臣之愚识,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