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生下来没有遇到好时候。旧时指命运不好。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
成语意思依:依靠。比喻难以离开赖以生存的环境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蜀晤》:“我老生涯鸥水相依,他旧风流鸿塞荒投。”
成语意思靡:无;初:开始;鲜:少;克:能。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荡》:“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成语意思指彼此不联系,不交流情况。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成语意思恒河:南亚的大河。象恒河里的沙粒一样,无法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金刚经 无为福胜分》:“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
成语意思表面似乎粗率、随便,实际却细致、细心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5回:“沙僧听说,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成语意思碧落:天上、天界。黄泉:地下。天上和地下。泛指宇宙的各个角落。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成语意思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成语出处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成语意思打了败仗的将领。现多用于讽刺失败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成语意思销熔武器以制造务农器具。
成语出处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
成语意思昼夜:白天和黑夜;息:停止。日夜不停
成语出处唐·李世民《废皇太子承乾为庶人诏》:“倡、优之技,昼夜不息,狗马之娱,盘游无度。”
成语意思指鸿雁在泥雪地上留下的爪印。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鸿:鸿雁。
成语出处宋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成语意思渝:变。自始至终一直不变。指守信用。
成语出处《晋书 陆晔传》:“格勤贞固,始终不渝。”
成语意思该赏的赏;该罚的罚;界限清楚;毫不含糊。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敞为人敏疾,赏罚分明,见恶辄取,时时越法纵舍,有足大者。”
成语意思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成语意思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成语出处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成语意思只与清风、明月为伴。比喻不随便结交朋友。也比喻清闲无事。
成语出处《南史 谢譓传》:“入吾室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唯当明月。”
成语意思克:战胜;制胜:取得胜利。战胜敌人;取得胜利。
成语出处孙武《孙子 虚实》:“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
成语意思相互间拿自己多余的东西去调换自己所缺少的东西。
成语出处唐 韩愈《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成语意思枢:门上的转轴;蠹:蛀。指门的转轴;不会被虫蛀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易受侵蚀。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