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奔:奔向;程:道路;前程:前途。各走各的道;寻找自己的前途。比喻各人向自己确定的目标前进。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张协状元 贫女乞食回乡》:“方信相逢不下马,也须各自奔前程。”
成语意思英俊有才华,气度超脱。
成语出处明 徐复祚《红梨记 投雍》:“素娘,似你这般风流潇洒,如花似玉,向在东尘,知心有几。”
成语意思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鲂传》:“鲂在郡十三年卒,赏善罚恶,恩威并行。”
成语意思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成语出处典出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成语意思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成语意思虽然有口;却难以分辩清楚。常指含冤受屈但又无处申诉。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孟夫人有口难辩,倒被他缠住身子,不好动身。”
成语意思咎:错误。主动承担错误;并责备自己。
成语出处《北史 周纪下 高祖武帝》:“公卿各引咎自责。”
成语意思殷:指商朝后期;鉴:镜子。指殷商子孙应以夏的灭亡为借戒。后泛指前人的教训就在眼前。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成语意思京兆:即京兆尹,古时国都所在地的行政长官。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张敞传》:“今五日京兆耳,安能复案事?”
成语意思一听到消息就立即行动起来。风:消息。
成语出处宋 陈亮《祭赵尉母夫人文》:“登堂莫及,闻风而起。”
成语意思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成语意思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成语出处《抱朴子·地真》:“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成语意思赏罚不清楚不明白。该奖赏的不奖赏,该惩罚的不惩罚。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便宜十六策·赏罚》:“夫将专恃生杀之威,必生可杀,必杀可生,忿怒不详,赏罚不明,教令不常,以私为公,此国之五危也。”
成语意思莫:没有。予:我。没有谁能危害我;即谁也不能把我怎样。形容骄傲自大。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晋侯闻之而后喜可知也,曰:‘莫予毒也已。’”
成语意思同“食不甘味”。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初授给遗献书》:“臣所以授官已来,仅将十日;食不知味,寝不遑安;唯思粉身,以答殊宠,但未获粉身之所耳。”
成语意思自:从;隗:郭隗自称。原指拿自己做一个榜样。后比喻自愿带头。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成语意思老于:老练;有经验;世故:处世的经验。老练而又富于处世经验。
成语出处唐 韩愈《石鼓歌》:“中朝大官老于事。”
成语意思挥动手臂;大声号召。振:挥动。
成语出处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成语意思怎能忍心。即内心不忍。
成语出处明·王世桢《鸣凤记》第十六出:“若如此,杨公命尽此刻矣!我和你不惟不能救,且监斩他,于心何忍。”
成语意思迷信的传说中危害人类的妖精和魔鬼。比喻形形色色害人的东西或人。
成语出处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信着他跟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