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谓严惩故意犯罪的人,宽赦无意中犯错误的人。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答佞》:“故曰:刑故无小,宥过无大。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贳误。”
成语意思瘈:疯狂,特指犬发狂;噬:指疯狗咬人。比喻坏人非常疯狂,肆意闹事、破坏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二年》:“吴方无道,国无道,必弃疾于人。吴虽无道,犹足以患卫。往也,长木之毙,无不漂也;国狗之瘈,无不噬也。而况大国乎?”
成语意思停用兵戈,放还战马,意谓结束战争。
成语出处《北齐书·神武帝纪下》:“止戈散马,各事家业。”
成语意思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玉藻》:“周还中规,折还中矩。”
成语意思道:通“导”。衷心的告诫,善意的劝导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成语意思知道高低大小。指懂道理,识大体,说话、做事有分寸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金生是个聪明的人,在他门下,知高识低,温和待人。”
成语意思犹言吹毛求疵。谓刻意寻人过错。
成语出处《新唐书·崔元综传》:“每受制鞫狱,必澡垢索疵,不入死不止,人畏鄙之。”
成语意思凿龟:钻灼龟甲,看灼开的裂纹推测吉凶;数策:数蓍草的茎,从分组计数中判断吉凶。指古人用龟甲蓍草来卜筮吉凶。
成语出处《韩非子·饰邪》:“赵又尝凿龟数策而北伐燕,将劫燕以逆秦,兆曰大吉。”
成语意思载:乘载。载了一车鬼,比喻十分荒诞
成语出处《周易·睽》:“见豕负涂,载鬼一车。”
成语意思比喻相互扶持。同“枝叶相持”。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暨乎战国,诸姬微矣……至于王赧,降为庶人,犹枝干相持,得居虚位。”
成语意思行尸:会行走的尸体。比喻虽有形骸却没有灵魂,庸碌无能、毫无生气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柳梢青》词:“走骨行尸,贪财竞色,枉销年月。”
成语意思贾:有固定店面的商人。指有固定店面的商人和转运贩卖的行商
成语出处宋·范成大《题南塘客舍》:“君看坐贾行商辈,谁复从容唱渭城。”
成语意思按照功劳大小给予不同奖赏。
成语出处明 郭勋《英烈传》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协力同心,辅成大事,所有富贵,我当照功行赏。”
成语意思止:停止。仁:仁政。停止战争,施行仁政。
成语出处《汉晋春秋》:“将欲止戈兴仁,为百姓请命。”
成语意思朝:早晨。早晨看晚上也看。形容对宝贵的东西爱不释手
成语出处唐·张彦远《名画记》:“高平公进书画表曰:‘前代帝王多求遗逸,朝观夕览,收鉴于斯。”
成语意思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成语出处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成语意思同“重规迭矩”。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思贤》:“虽相去百世,县年一纪,限隔九州,殊俗千里,然其亡征败迹,若重规袭矩,稽节合符。”
成语意思躬:自身。责问自身的所作所为,反省过错
成语出处《孔丛子·连丛子》:“是年夏,河南四县,雨雹如棬杯,大者如斗,杀禽畜雉兔,折树木,秋苗尽,于是天子责躬省过。”
成语意思形容改正错误快。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成语意思《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成语出处宋 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