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庄子·骈拇》载,臧、穀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穀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成语出处宋 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穀虽殊竟两亡。”
成语意思至:极,最;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
成语出处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士大夫为吏者,当以至公无我处之,事自理,民自服。”
成语意思意思是武字是止戈两字合成的,所以要能止战,才是真正的武功。后也指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才是真正的武功。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成语意思认为自己又高又大。形容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出处三国 韦昭《国语》集解:“求掩盖人以自高大,则其抑退而下益甚也。”
成语意思故纸:指古籍。指一味钻研古籍而脱离现实。亦作“钻故纸”、“钻研故纸”。
成语出处《柏杨杂文集·浊世人间》:“关于这些,我们既没有时间钻故纸堆,也没有能力钻故纸堆,我们只是提醒读者老爷,这种把一半中国人硬生生折丧成残废的文化,至少在中国已存在了一千年之久。”
成语意思左边看看,右边看看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左顾右视,荡荡漭漭。”
成语意思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成语出处唐 杜牧《阿房宫赋》:“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成语意思白天耕种;夜晚读书。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学习。诵:读书。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 崔光传》:“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成语意思干:盾;戚:斧。朱红的盾牌、玉饰的斧头。原为古时礼器。后也作为仪仗之用。
成语出处《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成语意思谓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成语出处唐·长孙讷言《〈切韵笺注〉序》:“此制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成语意思左看右看。细看。
成语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信自僦一斋,好絜其衣服,左顾右眄,小不整即呼匠治之。”
成语意思谓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成语意思官:古代保存档案文件的机构;府:古代保存财货的机构。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成语意思见“枕戈尝胆”。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
成语意思指处在什么样的地位就说什么样的话。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下》:“君命,大夫与士肄,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成语意思忠心耿耿,仗义行事。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丞相金銮直谏君,忠肝义胆孰能群。”
成语意思同“枕戈待旦”。
成语出处明·张煌言《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臣虽驽钝,亦当枕戈以待。”
成语意思盈:充满。比喻女子对美男子的爱慕
成语出处明·梅鼎祚《玉合记·炯约》:“其人如玉,空教掷果盈车,当此春景融和,不奈乡心迢递。”
成语意思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
成语出处《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成语意思戈:兵器。能平息战乱,停止使用武器,才是真正的武功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斯亦止戈之武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