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钟鼓之色”。
成语出处《管子·小问》:“夫欣然喜乐者,钟鼓之色也。”
成语意思祝:祝祷;哽、噎:食物塞住喉咙。古代帝王接养三老、五更,以示仁惠。当三老、五更进餐时,派人在前后祝祷他们不要哽噎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然而养三老于太学,亲执酱而傀,执爵而酳,祝噎在前,祝鲠在后,公卿奉杖,大夫进履,举贤以自辅弼,求修正之士使直谏。”
成语意思佐:协助;谋:谋略。协助治国的谋略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第五伦传》:“拔于囚虏之中,信其佐国之谋。”
成语意思把枯树枝折断,把枯树叶摇下来。比喻轻易不费力。
成语出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刘、项兴义兵随而定,若折槁振落。”
成语意思征:征兆。征贵:涨价的征兆;征贱:跌价的征兆。指价格波动的征兆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
成语意思躬:自身。责备自身并归罪于自己
成语出处《周书·武帝纪》:“集百僚于大德殿,帝责躬罪己,问以论政得失。”
成语意思见“酌古准今”。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准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
成语意思以戈为枕,披甲而坐。形容常备不懈,时刻准备战斗。
成语出处唐·令狐德棻等《周书·文帝纪上》:“如其首鼠两端,不时奉诏,专戮违旨,国有常刑,枕戈坐甲,指日相见。”
成语意思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成语出处明·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
成语意思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成语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俄见碧山出于远波……指顾之际,山与舟相逼,乃有彩船自山驰来。”
成语意思指:用手指;顾:回头看。用手一指或回头一看的瞬间。比喻时间十分短暂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上总制书》:“指顾之间,勇怯立异,呼吸之际,胜负顿殊。”
成语意思振:拯救;患:灾难,祸患。拯救国家的祸息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丞相世家》:“常出奇计,救纷纠之雄,振国家之患。”
成语意思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
成语出处明 唐顺之《咨总督都御史胡牌》:“若乘月黑潮满之夜,驾船冲出港门,及扛船随处下海……是纵虎出匣,祸岂胜言。”
成语意思指遇到灾祸或损失不可避免时只好选择轻的,力争减轻灾祸的程度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
成语意思虺:小蛇,毒蛇。指养奸遗患。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而留下
成语出处《洛阳伽蓝记 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成语意思谓一说话或一写文章就触犯忌讳。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穷文》:“各有主张,私立名字,捩手覆羹,转喉触讳。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
成语意思纵:南北方向;横:东西方向;驰骋:纵马疾驰。不受阻挡地往来奔驰。形容英勇战斗,所向无敌。也比喻写作上才思奔放,意到笔随。
成语出处宋 谢尧仁《张于湖先生集序》:“以至唐末诸诗人,雕肝琢肺,求工于一言一字间,在于人力固可以无恨,而概之前数公纵横驰骋之才,则又有间矣。”
成语意思比喻自己削弱自己的力量或自己破坏自己的事业。
成语出处《南史·檀道济传》:“乃坏汝万里长城。”
成语意思比喻拒绝接受别人的珍贵物品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15年》:“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成语意思同“卓尔不群”。
成语出处金·王若虚《揖翠轩赋》:“意其劲挺坚确,卓乎不群,举世皆怯而我独勇,众人既屈而我独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