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枝条附着树干,影子随从形体。比喻追随模访。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杂文》:“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
成语意思①佛教语。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正法)。朗照宇宙谓眼,包含万有谓藏。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是为禅宗初祖,为佛教以“心传心”授法的开始。②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宋·朱熹《答陈同甫书》:“盖修身事君,初非二事,不可作两般看,此是千圣相传正法眼藏。”
成语意思圃、弼:本指辅助帝王或太子的官,后引伸为左右辅佐的人。比喻在左右辅助。
成语出处汉 焦赣《易林 随之屯》:“左辅右弼,金玉满柜。”
成语意思早上出发;晚上到达。
成语出处唐 韩愈《鳄鱼文》:“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鳄鱼朝发而夕至也。”
成语意思盘旋飞举的凤凰。常比喻美妙的舞姿。
成语出处明梁辰鱼《浣纱记 演舞》:“舞所以导人沉滞,故春风起于筵上,夜有聚于楼头,古有翥凤翔鸾,萦尘集羽,折腰翘袖,《激楚》《阳阿》,俱要俯仰应声,抑扬合节。”
成语意思斫:砍,削。把方的东西砍削成圆的。比喻人变方正为圆滑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挠直为曲,斫方为圆,秽素丝之洁,推亮直之心。”
成语意思削短头发,刻画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成语出处《毂梁传·哀公十三年》:“吴,夷狄之国也,祝发文身。”晋·孙绰《喻道论》:“周之泰伯远弃骨肉,托迹异域,祝发文身,存之不反,而论称至德,书著大贤。”
成语意思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成语出处汉 扬雄《法言 吾子》:“其文是也,其质非也……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成语意思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
成语意思犹暴风骤雨。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白兔记·私会》:“魆风骤雨,不入寡妇之门。”
成语意思见“追风蹑景”。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献马行》:“追风逐影古来有,大宛渥洼君知否?”
成语意思原指国君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用以形容妄自尊大,滥用权势。
成语出处语出《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成语意思同“追风逐电”。
成语出处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励衔策而追风逐日,加剪拂则绝电奔星。”
成语意思用鼓风的方法灭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却反而助长其声势。
成语出处隋 王通《中说 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成语意思辙鲋: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比喻因厄迫身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篇》:“车辙中有鲋鱼焉,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成语意思赏罚褒贬。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成语意思红色的车障,黑色的车盖。古代高官所乘的车子。亦借指高官。
成语出处南朝 梁 江淹《萧太尉上便宜表》:“朱轓皂盖,古无滥秩。”
成语意思度:标准。严正法律,统一标准。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版法》:“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
成语意思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
成语出处北齐·刘昼《新论·知人》:“故孔方諲之相马也,虽未追风逐电,绝尘灭影,而迅足之势固已见矣。”
成语意思追赶迅风和闪电。
成语出处宋·秦观《题腰袅图》诗:“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