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疔:疔疮。眼睛里面的疔疮,肌肉中的刺。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讨厌的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见了那穷汉,似眼中疔,肉中刺。”
成语意思犹摇唇鼓舌。
成语出处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二卷:“得莺莺后便退干戈,不得后目前生祸。不共你摇嘴掉舌,不共你斗争斗合。”
成语意思同“遗簪坠屦”。
成语出处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志之德。”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成语意思哑子:哑巴。哑子做了一个梦,心里全明白,却不能向人表达。比喻有某种感受却无法向人说出来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石霜圆禅师》:“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
成语意思簪:针形首饰;屦:鞋。掉落的簪和鞋子,比喻旧物或故情。指不忘旧友
成语出处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屦之恩,好生养志之德。”
成语意思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成语出处《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成语意思①《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后以“遗簪堕珥”形容欢饮而不拘形迹。②指遗落、丢弃簪子珥珰。亦指遗弃的簪珥。
成语出处《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握手无罚,目眙不禁,前有堕珥,后有遗簪,髡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唐·虞世南《门有车马客行》:“危弦促柱奏《巴渝》,遗簪堕珥解罗繻。”
成语意思义:道理;辞:言辞。理由正当充足;言辞严正有力。
成语出处宋 张孝祥《明守赵敷文》:“欧公书岂惟翰墨之妙,而辞严义正,千载之下,见者兴起,某何足以辱公此赐也哉!”
成语意思焉:表示陈述的语气词。有儿子在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成语意思义:道理。词:言辞。道理正当公允,严肃的措词。亦作“义正辞严”、“辞严义正”、“辞严意正”、“词严理正”、“正义严辞”。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四》:“子玄之论,义正词严,圣人复起,弗能易矣。”
成语意思燕昭王喜爱骏马。后作求贤之典。
成语出处《旧唐书·薛登传》:“燕昭好马,则骏马来庭;叶公好龙,则真龙入室。”
成语意思比喻梦幻的不现实的好事;也比喻想要实现的美好理想不能实现;落得一场空。
成语出处唐·沉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旅店中昼寝入梦,历尽富贵荣华,一觉醒来,主人黄粱尚未熟。
成语意思纡:系结;朱:朱绂,系印的红色丝带;怀:怀藏;金:金印。比喻做了大官。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或曰使我纡朱怀金,其乐不可量也。”
成语意思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成语意思弋者:射鸟的人;篡:取得。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比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问明》:“鸿飞冥冥,弋人何篡焉?”
成语意思则:就;加:加以。对别人给自己指出的缺点错误,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没有,就用来勉励自己。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吾日三省吾身。”朱熹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自治诚切如此,可谓得为学之本矣。”
成语意思泛指梦境。也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元 范康《竹叶舟》第二折:“分明是一枕槐安,怎么的倒做了两下离愁。”
成语意思抹了油的嘴,像狗一样的舌头。形容说话油滑,内容低劣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你会唱的甚么好成样的套数儿,左右是几句,东沟窝,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
成语意思赭:赤褐色的囚衣;关:禁闭;木:刑具。指服刑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魏其,大将也,衣赭衣,关三木。”
成语意思向远处走;向高处飞。多指摆脱困境;寻找光明的前途。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卓茂传》:“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