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莺:黄鹂。燕子的话语,黄鹂的歌声。形容大好春光。
成语出处唐·皇甫冉《春思》诗:“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成语意思咏:吟诗;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一边饮酒,一边吟诗。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贺新郎·和吴明可给事安抚》词:“一咏一觞成底事,庆康宁,天赋何须药。”
成语意思犹和颜悦色。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行者又道:‘汝等莫顺口儿答应,等我去了,你就不来奉承。看师父的,要怡颜悦色;养白马的,要水草调匀;假有一毫儿差了,照依这个样棍,与你们看看!’”
成语意思比喻相隔不远。
成语出处《古诗十九首》之十:“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成语意思燕子的语音;黄莺的歌声。原形容美好的春光。后形容女子声音宛转动听。
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金线池》楔子:“袅娜复轻盈,都是宜描上翠屏,语若流莺声似燕,丹青,燕语莺声怎画成?”
成语意思燕翼:燕子用翅膀覆盖着它的小燕子。比喻保护子孙
成语出处《宋史·乐志》:“权舆光大,燕翼诒孙。”
成语意思悠游:闲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舒适。形容悠闲而舒适。
成语出处唐 房玄龄等《晋书 苻坚载记 附王猛》:“自不参其神契,略不与交通,是以浮华之士咸轻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怀。”
成语意思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
成语出处《南史·王弘传论》:“晋自中原沸腾,介居江左,以一隅之地,抗衡上国。”
成语意思犹因噎废食。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成语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成语意思比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
成语出处《旧唐书 王珪杜正伦等传论》:“正伦以能文被举,以直道见委,参典机密,出入两宫,斯谓得时。然被承乾金带之讥,孰与夫薏苡之谤,士大夫慎之。”
成语意思早晚和季节的变化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审堂下之阴,而知……阴阳之变。”
成语意思颐指:以下巴的动向示意。用眼色或下巴的动向示意
成语出处明·刘若愚《酌中志·正监蒙难纪略》:“监不开口明说,止于膝上或案下用右手食指作画字写字形,或眼语颐指,非久侍者不能通其意。”
成语意思有根据,有来源。
成语出处宋 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成语意思形容男女间情意缠绵。
成语出处明·单本《蕉帕记·覸婚》:“我鸟啼花落自支吾,他云尤雨殢相怜护。我凄凉无绪,他绸缪有余。”
成语意思原指鸟类随心饮食,后也指人的饮食。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
成语意思比喻侵略者气焰嚣张,逼使被侵略者奋起自卫。
成语出处《周易 坤》:“阴疑于阳必战。”
成语意思亦作“渊源有自来”。①有根据,有来源。②指有根底。
成语出处宋·陆游《读宛陵先生诗》诗:“锻炼无遗力,渊源有自来。”
成语意思豫:快乐。游玩快乐。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成语出处明·宋濂《阅江楼记》:“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成语意思豫:快乐。游玩快乐。指帝王的游乐生活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成语意思前人作品的余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成语出处《宣和书谱 皇象》:“则又见其遗音余韵,得之于笔墨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