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成语出处《明史 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成语意思燕:通“宴”,安逸,安闲。留下安逸的教训。指告诫后人只求生活安逸,不求飞黄腾达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许昌县令新厅壁记》:“呜呼吾家世以清简,垂为贻燕之训。”
成语意思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成语意思把话说在前头。指事前打过招呼。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淑儿巧脱杨生》:“他有言在先,你今日不须惊怕。”
成语意思指用多余的部分弥补不足的部分。
成语出处宋 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 谘目三》:“运动四国,权衡万货,平准其价,移有足无,然后天下之务举矣。”
成语意思从了解一点到推知其他许多事物。
成语出处《荀子·非相》:“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成语意思悠闲适意。
成语出处宋·吴处厚《青箱杂记》第十卷:“城南有别墅,每良辰美景,以小车载酒,优游自适。”
成语意思悠闲度日。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 《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成语意思片面的说法;偏见。
成语出处《后汉书·王充等传论》:“数子之言当世失得皆究矣,然多谬通方之训,好申一隅之说。”李贤注:“一隅谓一方偏见也。”
成语意思指月满时才会发生月食。比喻事物盛到极点就会衰落。
成语出处《周易 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
成语意思燕翼:燕子用翅膀覆盖着它的小燕子。比喻保护子孙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武王岂不仕,治厥孙谋,以燕翼子。”
成语意思比喻事物的一小部分。
成语出处明·袁宗道《读孟子》:“三代而下,市鲜中行,得乡愿之一肢半节,皆足以成世。”
成语意思盈:圆。亏:缺。月圆的时候就是月缺的时候。形容物极必反。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盈则必亏。”
成语意思同“遗簪坠屦”。
成语出处《北齐书·高德政传》:“魏静帝曰:‘人念遗簪弊屦,欲与六宫别,可乎?’乃人与夫人宾御以下诀别,莫不嘘欷掩涕。”
成语意思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成语出处唐 无名氏《玉泉子 裴晋公度》:“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幸,至于此辈,优与一资半级,何足问也?’”
成语意思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论语 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成语意思说也说不完
成语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欲说交颐两行,言之不尽,他们亲自到门墙。”
成语意思象云彩中的白鹤一般。比喻志行高洁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邴君所谓云中白鹤,非鹑鷃之网所能罗矣。”
成语意思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成语出处《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成语意思形容写文章不随便下笔,每一个字都要斟酌。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罢长吟,一字不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