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指一次就做成功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我爷娘当初把我嫁给王押司,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不想半路相抛。”
成语意思见“雨僝风僽”。
成语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庆诞》:“椿老萱衰,只恐雨僽风僝。”
成语意思见“言者不知”。
成语出处《老子》:“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河上公注:“知者贵行不贵言也。驷不及舌,多言多患。”一本作“言者弗知”。
成语意思犹言颐指气使。
成语出处《元典章·户部二·使臣》:“累年以来,朝廷使臣以致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内外诸衙门一切出使臣人等,每到外路,挟恃威势,颐指风使,外路官司抑曲将迎,恐咈其意。”
成语意思把诗系在燕子的腿上,让它传递给亲人
成语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传书燕》:“尔海东来,必经湘中……欲凭尔附书,投于我婿。”
成语意思座:在座的人。在座的人都很倾慕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住,一座尽倾。”
成语意思谓在平凡之人中才能较为特出。
成语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帝曰:‘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李贤注:“佼,好貌也……言佼佼者,凡佣之人稍为胜也。”
成语意思引:拉;经:缢死。救上吊的人却去拉他的脚。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越做越离目的越远。
成语出处《荀子 仲尼》:“志不免乎奸心,行不免乎奸道,而求有君子、圣人之名,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
成语意思指出类拔萃,常人中显得才能特出者
成语出处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上叹曰:‘卿庸中皎皎,铁中铮铮也。’”
成语意思庸:平凡的人;佼佼:特出。指平常人中的特别出众者。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刘盆子传》:“卿所谓铁中铮铮,佣中佼佼者也。”
成语意思谓满座皆惊服。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成语意思见“一坐尽惊”。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欲自发无端。顷之,长史诸贤来清言,客主有不通处,张乃遥于末坐判之,言约旨远,足畅彼我之怀,一坐皆惊。”
成语意思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成语意思座:指在座的人。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成语意思谓日月如飞。比喻时光易逝。玉,玉兔,指月亮。金,金乌,指太阳。
成语出处唐·吕岩《寄白龙洞刘道人》诗:“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宋·柳永《看花回》词:“屈指劳生百岁期。荣瘁相随。利牵名惹逡巡过,奈两轮、玉走金飞。红颜成白发,极品何为。”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成语出处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成语意思燕子用嘴啄皇孙。指赵飞燕姊妹阴谋毒害皇帝的子孙。借指后妃暗算皇子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燕燕,尾涎涎,张公子,时相见。木门仓琅根,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成语意思质:本性。羊虽然披上虎皮,还是见到草就喜欢,碰到豺狼就怕得发抖,它的本性没有变。比喻外表装作强大而实际上很胆小。
成语出处西汉 扬雄《法言 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成语意思弋者:射鸟的人。射鸟的人无法取得。比喻贤者隐处,免落入暴乱者之手
成语出处唐·张九龄《感遇》诗:“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成语意思大雁脚上系有书信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