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为祖先增添光荣。旧指光耀门庭。
成语出处元 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举登科,荣宗耀祖。”
成语意思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成语意思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成语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
成语意思有抱负而时运不济。
成语出处《后汉书·赵歧传》:“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成语意思损:损害,减少。仍在增加,不见减少。指事物向着某个方面不断深化。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寝疾病,有增无损,常惧奄忽,忠款不昭。”
成语意思见“一之谓甚”。
成语出处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
成语意思甚:过分。做了一次,已经过分。比喻错误不能重犯。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成语意思只有增多,没有减少。形容不断地增加
成语出处宋·王禹偁《为寿宁节不任朝觐奏事状》:“当百辟称觞之日,是二年伏杭之余,历夏经秋,有增无减,莫预欢呼之会,仅成病废之身。”
成语意思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
成语出处宋·李纲《用人才以激士风札子》:“天下之士,云蒸雾集,人材可谓众多矣。”宋·陈亮《论开诚之道》:“故天下雄伟英豪之士,声从响应,云蒸雾集。”
成语意思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孙、曾孙、重孙。一个孩子领悟天道,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错过了。”
成语意思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当:底。玉杯没有底。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今有白玉之卮而无当,有瓦卮而有当,君渴将何以饮?”
成语意思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成语意思用珍珠弹麻雀。比喻轻重颠倒,得不偿失。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成语意思以:表示目的。终:结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寿。指养老送终。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
成语意思喻育子之艰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且休说怀耽十月,只从小偎干就湿,儿口气抬举他偌大,恰便似燕子衔食。”
成语意思见“哑子做梦”。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场板障。”
成语意思见“哑子做梦”。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似鳔胶粘住口角,似鱼刺嘎了喉咙,低着头似哑子寻梦。”
成语意思形容文章优美,辞藻华丽。
成语出处元·马熙《摸鱼子》:“集词敬为先生寿,博得月章星句。”
成语意思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成语出处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祸亦巨。”
成语意思心、意:心思;回、转:掉转。改变想法,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训门人 五》:“且人一日间,此心是起多少私意,起多少计较,都不会略略回心转意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