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成语意思谆谆:教诲不倦的样子;藐藐:疏远的样子。说的人很诚恳,听的人却不放在心上。形容徒费口舌。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成语意思引:牵挽;致:达到。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成语意思比喻卑鄙阴险的人。
成语出处《南齐书·卡彬传》:“彬又目禽兽云:‘羊性淫而狠,猪性卑而率,鹅性顽而傲,狗性险而出,皆指斥贵势。’”
成语意思拽:用力拉。指以种田为业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薛仁贵》第三折:“偏不肯拽欛扶犁,常只是抛了农器演武艺。”
成语意思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况此妇人走笔成章,吟诗谓赋。”
成语意思犹正本清源。
成语出处《旧唐书·高祖纪》:“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
成语意思坐不用双层席子。比喻生活节俭。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下》:“门外长荆棘,食不二味,坐不重席。”
成语意思一下笔就很快写成了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华横溢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登瀛洲》第二折:“都要可便吟诗和韵,题着这新建瀛洲,则要个字意相关,走笔成文。”
成语意思同“足不出户”。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五:“却说苏盼奴自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
成语意思垂堂:近屋檐处。不坐在堂边外面,怕掉到台阶下。比喻不在有危险的地方停留。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鄙谚曰:‘家累千金,坐不垂堂。’此言虽小,可以喻大。”
成语意思户:门。脚不跨出家门。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却说苏盼奴自从赵司户去后,足不出门,一客不见,只等襄阳来音。”
成语意思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
成语出处晋 袁宏《后汉纪 质帝纪》:“二千石长吏遇民如虏,或卖用田宅,或绝命捶楚,大小无聊,朝不保暮。”
成语意思忠:忠于。避:回避。忠于职守,不回避危险,
成语出处《晏子》:“忠不避危,爱无恶言。”
成语意思诛:惩罚。惩办罪行不避忌权贵。法令面前贵贱平等
成语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声。”
成语意思端坐不斜视,专心一意。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太传》:“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
成语意思亦作“栉比鳞差”。亦作“栉比鳞臻”。像梳子的齿和鱼的鳞,密密地排列着。
成语出处《元史·河渠志三》:“岸善崩者,密筑江石以护之,上植杨柳,旁种蔓荆,栉比鳞次,赖以为固。”
成语意思比喻一定要有所得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何叔京》:“夫孔明之出祁山,三郡响应,……拔众而归,盖所以全之,非贼人讳空手谓也。”
成语意思兼:同时并进。一个人不可能兼作两个国君的忠臣,指一臣不事二主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权勋》:“利不可两,忠不可兼。”
成语意思罪责不可逃避。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7回:“某等不能速来归顺,罪不可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