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拔:摆脱,离开。自觉离开恶劣环境,归向光明。指敌方人员投奔过来。
成语出处《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成语意思见“栉比鳞次”。
成语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迩来林栖谷隐,栉比鳞差。”
成语意思知白:明辨是非。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暧昧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成语意思板着指头也不过来(不胜:不能承受)。形容数量很多。
成语出处明 沈德符《野获编》:“而贫弱者或衣食不给,其小有才者至窜入匪类,以辱先人,以余所见,指不胜屈。”
成语意思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成语意思收缴兵器,解散军队。
成语出处《史记·周本纪》:“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虚;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成语意思意思是对是非黑白,虽然明白,还当保持暗昧,如无所见。这是道家的消极处世态度。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成语意思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成语意思晋代的羊枯,曾坠马折断手臂,官至三公。指贵官堕马
成语出处唐·刘禹锡《秘书崔少监坠马长句因而和之诗》:“上车著作应来问,折臂三公定送方。”
成语意思灼:烧。指佛教徒燃艾或焚香烧炙头顶背脊
成语出处《宋史·朱寿昌传》:“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
成语意思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左右。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8回:“愿将军不弃,收为步卒,早晚执鞭随镫,死亦甘心。”
成语意思手里拿着马鞭,跟在马镫旁边。比喻因敬仰而愿意追随在左右。
成语出处《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成语意思每次打仗都获胜,每次进攻都攻下。形容军队力量强大,百战百胜。比喻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成语意思边:边防;输:捐献。捐献财物作巩固边防的费用。
成语出处《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成语意思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成语意思判处死刑也抵偿不了所犯的罪恶。形容罪恶极大。诛:处死。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恶不忍闻,罪不容诛。”
成语意思罪恶极大,处死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恶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成语意思凿:打孔,挖洞;悬:吊挂。形容刻苦读书
成语出处晋·葛洪《西京杂记》第二卷:“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展夕不休。乃至睡眠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成语意思转悲哀为喜悦。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九回:“良箴听了,不觉转悲为喜,再三道谢。”
成语意思变失败为胜利。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