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尊:地位或辈分高,与“卑”相对;序:次第。指尊卑之间有严格的顺序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乐记下》:“所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序也。”
成语意思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成语出处《楚辞 东方朔〈七谏 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成语意思诈、佯:假装。假装败阵,引人上当。
成语出处元·高文秀《谇范叔》楔子:“被他诈败佯输,添兵减灶,在马陵山下,削木为号。”
成语意思箔:帘子;屏:屏风。珠缀的帘子,银制的屏风。多形容神仙洞府陈设华美。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诗:“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成语意思尊:地位或辈分高,与“卑”相对。指尊卑之间有严格的顺序
成语出处《旧唐书·礼仪志一》:“制礼定名,合从事实,使名实相副,则尊卑有伦。”
成语意思见“足不出户”。
成语出处《南齐书·高逸传·何求》:“仍住吴,居波若寺,足不逾户,人莫见其面。”
成语意思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
成语出处《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成语意思子:孔子;语:谈论。指不谈怪异一类事情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成语意思比喻后裔支派分布甚广。
成语出处《左传 隐公八年》“胙之土而命之氏”唐孔颖达疏:“子孙繁衍,枝布叶分,始承其本,末取其别,故其流至于百姓万姓。”
成语意思旋:转。踵:脚后跟。打仗时不向后转。形容勇猛向前。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成语意思形容极精细地衡量、推究。
成语出处明·唐顺之《与王龙溪郎中书》:“以尹之所乐者,尧舜之道也,而袛铢称寸量于一介取予之间。若硁硁小人然者,何也?”
成语意思形容房屋简陋。
成语出处南朝梁·沈约《郊居赋》:“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
成语意思珍珠沉在大海里。比喻人才被埋没。
成语出处明·吾邱瑞《运甓记·师阃宾贤》:“珠沉沧海,玉韫荆山,剑秽黄埃,奇韬远略运灵台,长狐封豕谁无赖。”
成语意思斩:砍断;斩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彻底除掉。比喻除去祸根;不留后患。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绝其本根,勿使能殖。”
成语意思事:侍奉,服侍。忠义之臣,不奉事两个朝代的君主;贞节的妇女,不再嫁第二个丈夫。指忠诚不二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成语意思见“珠沉玉碎”。
成语出处明·李昌祺《剪灯余话·凤尾草记》:“生闻女死,讬以省姑,走吊焉;至则珠沉璧碎,玉损花飞,将入木矣。”
成语意思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成语出处《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成语意思谓假装痴呆。
成语出处明·天然痴叟《石点头·卢梦仙江上寻妻》:“方明白前日卖酒歌诗,诈痴不颠的老儿,正是他所差之人。”
成语意思截取长的,补充短的。比喻用长处补短处。
成语出处《韩非子 初见秦》:“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轮船国之号令赏罚,地形利害,天下莫如也。”
成语意思转侧:移换方位。形容心有所思,睡不安稳的状态
成语出处汉·王充《论衡·案书》:“二语不定,转侧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