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自己糟蹋自己;自己鄙弃自己。形容不知自爱;甘于落后。暴;糟蹋;弃:鄙弃。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成语意思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成语意思指可怕的事情虽已过去;心里还感到害怕。悸:因为害怕而心跳。
成语出处柳洲《风雨桃花洲》:“谈到三年前倒圩的情景,赵老大心有余悸地说:‘那次桃花洲的人淹死了一半,庄稼全毁了。’”
成语意思浅:初步;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了。形容学习不深入钻研。
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此物非不可尝,苟文人墨客,浅尝辄止,用以悦性陶情,有何不可?”
成语意思弄:卖弄;耍弄;巧:灵巧;拙:愚笨。本想卖弄聪明;做得好些;结果却做了蠢事或把事情弄糟。
成语出处宋 黄庭坚《拙轩颂》:“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成语意思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
成语出处《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
成语意思罗雀:设网捕雀。大门前面可设置网捕雀。形容门庭冷落;来的客人很少。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汲郑列传》:“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成语意思骑在跑着的马上看花。比喻匆忙、粗略地观察了解。走:跑。
成语出处唐 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成语意思越:跨过;俎: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成语意思羊丢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成语意思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成语意思相传有一种叫蜮的动物;居水中;听到人声;会含沙射人。被射中的人皮肤发疮;被射中影子的人也会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成语出处晋 干宝《搜神记》第12卷:“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
成语意思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成语意思形容自以为了不起而表现出来的得意而又傲慢的样子。
成语出处《茅盾选集 委屈》:“要不是他们神气活现说‘查得到’,那她干脆就去缝制新的了。”
成语意思杞:古时国名;忧天:担心天塌陷。杞国人担心天会塌下来;寝食不安。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
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成语意思诚:确实;惶:害怕;恐:畏惧。原指封建官吏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客套话;表示敬畏而又惶恐不安;现形容尊敬、服从或泛指心中有愧而恐惧不安。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
成语意思原比喻使用诈术;进行欺骗。后比喻经常变卦;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齐物论》:“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
成语意思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要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
成语意思刚:强硬。愎:固执;任性。刚愎:倔强固执;不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用:自以为是。固执任性;自以为是。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成语意思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出处宋 张孝祥《念奴娇 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