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妄:过分地;菲薄:小看;轻视。
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成语意思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成语意思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成语意思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成语意思诡计:欺诈的计谋;端:事物的另一头;一方面。狡诈的计谋是多方面的。形容坏主意很多。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7回:“绪曰:‘维诡计多端,诈取雍州。’”
成语意思拈:用手指拿东西。指接受工作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成语出处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成语意思失措:举止失去常态;不知如何是好。形容惊恐慌张;不知如何是好。
成语出处《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成语意思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成语出处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成语意思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成语出处《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成语意思漠:冷淡;冷漠。对人对事感情冷漠;淡然处之;不放在心上。
成语出处明 朱之瑜《与冈骑昌纯书二首》:“至于一身之荣瘁,禄食之厚薄,则漠不关心,故惟以得行其道为悦。”
成语意思异:另外的;别的;迁:改变;变动。看到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成语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小匡》:“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
成语意思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成语意思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
成语出处《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成语意思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成语意思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 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做子弟的,失魂落魄,不惜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