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比喻事物互相感应。语本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成语出处语出汉·王充《论衡·乱龙》:“顿牟掇芥,磁石引针,皆以其真是,不假他类。”顿牟,琥珀。一说为玳瑁。
成语意思指战国时郭隗以古代君王悬赏千金买千里马为喻,劝说燕昭王真心求贤的事。
成语出处唐·高適《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始知物妙皆可怜,燕昭市骏岂徒然。”
成语意思同“运蹇时乖”。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五折:“也是我运拙时乖,舍死的尽心儿奈。”元·王德信《四块玉》套曲:“莫不是你缘薄,都一般运拙时乖。”
成语意思在月亮中折桂树枝。比喻科举及第。
成语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第五出:“但愿此去,名标金榜,折取月中桂。”
成语意思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成语出处五代 王定宝《唐摭言 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婼之“婼”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成语意思说话没有文采,就传播不远。亦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成语出处《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
成语意思有抱负而时运不济。
成语出处《后汉书·赵歧传》:“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
成语意思损:损害,减少。仍在增加,不见减少。指事物向着某个方面不断深化。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臣寝疾病,有增无损,常惧奄忽,忠款不昭。”
成语意思如云雾之蒸腾会集。形容众多。
成语出处宋·李纲《用人才以激士风札子》:“天下之士,云蒸雾集,人材可谓众多矣。”宋·陈亮《论开诚之道》:“故天下雄伟英豪之士,声从响应,云蒸雾集。”
成语意思九族:本人的父、祖父、曾祖、高祖和子、孙、曾孙、重孙。一个孩子领悟天道,整个家族都能升到天堂去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错过了。”
成语意思形容地位显贵。同“纡朱曳紫”。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岁暮寄微之》诗之三:“若并如今是全活,纡朱拖紫且开眉。”
成语意思以:表示目的。终:结束,完了。天年:指人的自然的年寿。指养老送终。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
成语意思见“哑子做梦”。
成语出处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做了个哑子托梦,说不的这场板障。”
成语意思谓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极言天灾人祸所造成的惨状。
成语出处汉·应劭《风俗通·皇霸·五伯》:“易子析骸,厥祸亦巨。”
成语意思同“云中白鹤”。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定风波》词:“自古畸人多性癖,奇逸,云中仙鹤怎笼来?”
成语意思犹形单影只。
成语出处元·高明《琵琶记》第五出:“[生]非是我要埋冤,只愁他影只形单,我出去有谁看管。”
成语意思犹形单影只。
成语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膝下红颜,须代冬温夏清;眼前白发,况兼影只形孤。”
成语意思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成语出处康濯《东方红》第五章二:“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哑默了半天,才又脑袋一抬,愣着两只深窝大眼,语重心沉地说。”
成语意思谓不战而胜。
成语出处《晋书·乐志下》:“言宣帝致讨吴方,有征无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