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悠闲如意。
成语出处汉·班固《东都赋》:“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
成语意思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成语出处《明史 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成语意思踊跃:欢欣奋起的样子。积极争着赶在前头,不甘落后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遇见善事,莫不踊跃争先,毫无小人习气,因而邻邦都以‘大人国’呼之。”
成语意思已经约定好了。指事情的处理方案已事先定好。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成语意思犹一官半职。泛指官职。
成语出处唐 无名氏《玉泉子 裴晋公度》:“裴晋公度为门下侍郎,过吏部选人官,谓同过给事中曰:‘吾徒侥幸,至于此辈,优与一资半级,何足问也?’”
成语意思凌:侵犯,欺侮;暴:欺侮;寡:少。仗着自己强大就欺侮弱者,仗着人多去侵犯人少的对方
成语出处康有为《大同书》甲部:“于是一乡自为一国,一姓自为一群,以众暴寡,以强凌弱。”
成语意思以人多势众的一帮去欺凌、迫害人少势弱的一方。
成语出处《商君书·画策》:“神农既没,以强胜弱,以众暴寡。”
成语意思①忙忙碌碌。②竞相追逐。
成语出处明·宋濂《抱瓮子传》:“夫子恒营营逐逐于一瓮间,无乃自苦乎?”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单道世上人,营营逐逐,急急巴巴,跳不出七情六欲关头,打不破酒色财气圈子。”
成语意思用公道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成语意思形容说话一字一板,郑重其事。
成语出处萧乾《栗子·皈依》:“‘所以你这臭丫头就没了魂似地跟了下去,对吗?’老妇人咬音咂字地说。”
成语意思亦作“意在笔先”。①谓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②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
成语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成语意思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成语出处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成语意思见“又当别论”。
成语出处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又《无常》:“这自然是专就我的故乡而言,若是‘模范县’里的人民,那当然又作别论。”
成语意思落:丢下。指整篇文章都仔细逐字逐句地阅读或背诵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成语意思见“一柱擎天”。
成语出处元·袁桷《李士弘枯木风竹图》诗:“西山古渊人莫测,一柱承天万牛力。”
成语意思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成语意思黄连:中药,味苦。哑巴吃了黄连,嘴里说不出来。比喻有苦难言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八回:“只苦我国不知地理,哑子吃黄连,说不出的苦。”
成语意思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成语意思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的。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成语意思形容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母别子》:“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迎新去旧未足悲,悲在君家留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