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见“贼臣乱子”。
成语出处《敦煌变文·降魔变文》:“贼臣逆子设阴谋,虑恐国破人消灭。”
成语意思囊:口袋。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成语意思纳:享受。发财享福
成语出处伊索《伊索寓言·赫耳墨斯的雕像》:“他看见自己的像,心想自己是个掌管招财纳福的天使,人们一定要出高价来买,就问值多少钱。”
成语意思牛斗: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人的气势很盛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第五折:“三位将军,乃人中豪杰,志冲牛斗,气吐凌云。”
成语意思故意装作痴呆的样子
成语出处杨朔《三千里江山》第11段:“吴天宝说:‘你不用装痴卖傻的,跟我耍这个!我们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呢?’”
成语意思假装糊涂,装腔作势
成语出处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7回:“指着刘喜道说:‘姓刘的,你不要装葱卖蒜,你打死了人还赖谁?走!上碉堡见太君去!’”
成语意思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形容生活十分贫困。
成语出处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一折:“人都叫我王小二……家中穷窘,朝趁暮食。”
成语意思形容翻新之速。
成语出处《宋书 少帝记》:“穿池筑观,朝成暮毁,征发工匠,疲极兆民。”
成语意思参:参拜;礼:表敬意。早晚参拜。形容态度虔诚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女姑姑》楔子:“贫僧远离贪嗔痴恶,朝参暮礼,上报四重恩,下资三涂苦,唯愿大众檀那早登彼岸。”
成语意思见“早出晚归”。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成语意思早晨刚写成,晚上就到处流传。形容文章流传迅速。
成语出处《南史 刘孝绰传》:“孝绰辞藻为后进所宗,时重其文,每作一篇,朝成暮遍,好事者咸诵传写,流闻河朔,亭苑柱壁莫不题之。”
成语意思指忠义刚烈的臣子
成语出处《隋书·李文博传》:“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成语意思指心怀异志、为奸作恶的人。
成语出处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崔慧景传》:“臣窃惟太祖、高宗之孝子忠臣,而昏主之贼臣乱子者,江夏王与陛下,先臣与镇军是也。”
成语意思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后以“咫尺天颜”比喻离天子容颜极近。亦指天子之颜。
成语出处语本《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原谓天鉴察不远,威严如常在面前。”
成语意思指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成语出处清 赵翼《瓯北诗话 白香山诗》:“香山于古诗律诗中,又多创体,自成一格。”
成语意思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的人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礼论》:“使生死终始若一,一足以为人愿,是先王之道,忠臣孝子之极也。”
成语意思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
成语出处明·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孟东野阴祖沈、谢,而流于蹇涩。卢仝则又自出新意,而涉于怪诡。”
成语意思朝:早晨。早晨颁布的政令晚上就更改。形容政令无常,局势混乱
成语出处《周书·权景宣传》:“而景宣以任遇隆重,遂骄傲恣纵,多自矜伐,兼纳贿货,指麾节度,朝出夕改。”
成语意思形容翻新之速。
成语出处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后宫之费不下一敌国,金玉锦绣之工,日作而不息,朝成夕毁,务以相新。”
成语意思指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同“自出心裁”。
成语出处叶圣陶《四三集 一桶水》:“他们有的看人家的样,有的自出新裁,给一切东西找个新的适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