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志:志向;量:度量,胸襟。抱负很大,而胸襟狭隘
成语出处宋·苏轼《贾谊论》:“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成语意思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扶持小儿女大了,但凭胡乱分些便罢,决不敢争多竞少。”
成语意思犹言东拉西扯。谓说话文不对题或空言不实。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七回:“三荷包再问问他,他便指东话西,一味支吾。又说:“临时我自来照料。”又说:“连我也不懂得甚么。”三荷包无可奈何,只得辞了出来,又与丁师爷商量。”
成语意思亦作“指东画西”。①谓说话东拉西扯。②比喻说话时以手势比画动作。
成语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四:“说青道黄,指东划西。”
成语意思同“遮天盖地”。
成语出处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成语意思犹志得意满。
成语出处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四:“王志得气盈,不以巡抚置意中。每诣院谒巡抚,仰面视天,言如泉涌。”
成语意思同“斩钉截铁”。
成语出处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又是一声‘不许动!’那么斩钉切铁,比前几次严厉多了。?
成语意思张:夸张。把原来的事情夸大。形容言过其实。亦作“张皇其事”、“张大其辞(词)”、“张扬其事”。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杨少尹序》:“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
成语意思谓长途转辗作战。
成语出处《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刘良注:“转谓相驰逐;斗,战也。”
成语意思乾坤:指天地、阴阳等。指治理天下,使混乱的局面转变为安定
成语出处唐·杜甫《洗兵马》诗:“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
成语意思朝:白天;暮:傍晚。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检查。形容督促检查非常严格
成语出处唐·李靖《李卫公向对》:“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
成语意思朝:早晨。早晨在东,晚上在西。指行踪不定。比喻变来变去,不专一
成语出处明·徐霖《绣襦记·闻信增悲》:“如今他在那里,朝东暮西,那有踪迹。”
成语意思摘:取。剜:用刀剜。用刀子将胆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小孙屠》第三折:“再休放来生债,啼哭的摘胆剜心,伤情无奈。”
成语意思至:极。大到极点,外无以加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成语意思坦:平而宽广。直而平坦的大道。比喻方向正确,前途光明的道路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96回:“总之,再不走荆棘,这边就是茂林修竹;再不踏确荦,这边便是正道坦途。”
成语意思做各种坏事。
成语出处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详察这生分女作歹为非,更和这忤逆男随波逐浪。”
成语意思见“正大堂煌”。
成语出处清·陈朗《雪月梅》第三十七回:“传旨不必誊正,即命内监将草稿取上御案观览,但见字字龙蛇,行行珠玉,铿锵金石之音,正大堂皇之体。”
成语意思①见“指东话西”。②犹言指桑骂槐。
成语出处曹禺《雷雨》第三幕:“你要骂我就骂我,别指东说西,欺负妈妈好说话。”
成语意思事:侍奉,服侍。正直无私地对待别人
成语出处《隋书·冯慈明传》:“慈明直道事人,有死而已。不义之言,非所敢对。”
成语意思
成语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