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芜:杂乱;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成语出处宋·严羽《历代诗话·诗法家数》:“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
成语意思神:精神;完:完美;守:操守。精神饱满,坚持操守
成语出处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财神完而守固。”
成语意思声望很高,为世人所敬仰。
成语出处《晋书 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
成语意思首尾:前后。前后受到敌人的夹攻
成语出处《周书·文帝纪》:“今逼以上命,悉令赴关,悦蹑其后,欢邀其前,首尾受敌,其势危矣。”
成语意思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完全丧失;比喻破坏无余。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位少爷话也收了;接过卷子来,倒给人家斯文扫地的请了个安。”
成语意思说辞:讲话。形容很会讲话。后指替人说好话。
成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宰我、子贡善为说辞。”
成语意思谓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成语出处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成语意思精神饱满,气息充足。
成语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气足,俱是作家。”
成语意思歪曲地援引法律条文,不露痕迹地陷人于罪。
成语出处《宦海》第六回:“他却要卖弄自己的精明,张大自家的势焰,深文曲折的送了这个人的脑袋,方才觉得心中舒服。”
成语意思劬劳:劳苦。父母生养子女非常辛苦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成语意思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劾:揭发罪状。以巧妙手段,罗织罪名,陷人于罪
成语出处《周书·苏绰传》:“今之从政者不然。深文巧劾,宁致善人于法,不免有罪于刑。”
成语意思罗织罪名,蓄意毁谤。
成语出处《史记·汲郑列传》:“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
成语意思饱:吃足。饮食不要求饱,指饮食要有节制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成语意思既有文才,又通武艺。现常指既能动笔又有实际工作能力。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
成语意思无日:没有多少日子。死期将近。
成语出处《旧唐书·李密传》:“今兵众既多,粮无所出,若旷日持久,则人马困弊,大敌一临,死亡无日矣!”
成语意思畏途:危险可怕的道路。指把某种事物看得很可怕;像极难行走的路。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
成语意思兵力超过敌人十倍就可以包围它,超过五倍就可以攻击它。
成语出处《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成语意思古时兵法,谓以十敌一则围歼之,以五敌一则攻击之。
成语出处宋·秦观《李陵论》:“古之善用兵者,虽能以寡覆众,而什围伍攻之道未尝忽焉。”
成语意思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
成语出处《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成语意思斯文:指文人或儒者。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成语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由杜子美以来,四百余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随世所能,杰出时辈,未有升子美之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