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苏武:汉朝时人。苏武宁死不屈情愿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他取笔就画了一幅苏武牧羊,画了又要我题。”
成语意思牵强而苛细地援引法律条文陷人以罪。
成语出处《明史·仁宗纪》:“吏或深文傅会,以致冤滥。”
成语意思谓粮食是人民赖以生存的最为重要的东西。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成语意思请原谅我的冒昧
成语出处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恕我冒昧,满小姐,听说在共军之中你有位未婚夫。”
成语意思同“骚人墨客”。
成语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元和至今,骚翁墨客,代不乏人。”
成语意思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成语出处清·汪琬《跋序》:“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
成语意思没有寸土可以容身。比喻极小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
成语意思见“三瓦两舍”。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9回:“平昔在三瓦两巷行走耍子,捣子都认认的。”
成语意思涉:经历;履:踩踏。身涉危难,经历险阻。形容闯过重重困难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度尚传》:“磐身婴甲胄,涉危履险,讨击凶患,斩駗渠帅,余尽鸟窜冒遁,还奔荆州。”
成语意思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成语意思见“送往迎来”。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成语意思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成语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十过》:“故曹小国也,而迫于晋楚之间,其君之危,犹累卵也。”
成语意思琐尾:细小时美好;流离:枭的别名。枭细小时怪可爱,长大后却非常丑恶。比喻处境由顺利转为艰难。
成语出处《诗经·邶风·旄丘》:“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成语意思①谓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常言道说得好,三窝两块,大妇小妻,一个碗内两张匙,不是汤着就抹着,如何没些气儿。”
成语意思两端:拿不定主意。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成语出处《后汉书 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成语意思谓地位低下,财力不足。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自惜身微力薄,不能拔之风尘,所以怜而与游。”
成语意思狼狈:困顿窘迫。形容处境困顿窘迫,进退两难
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自守则稽聪之诛,进讨则勒袭其后,进退维谷,首尾狼狈。”
成语意思视:看待;寇仇:仇敌。像仇人一样看待
成语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成语意思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
成语意思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认识和察见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成语出处《宋史·常安民传》:“惟识微见几之士,然后能逆知其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