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得:能够;且:姑且。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成语意思兵、马:指战争;荒:荒乱。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混乱的情景。
成语出处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成语意思和大家不一样。
成语出处东汉 王充《论衡》:“故富贵之家,役使奴童,育养牛马,必有与众不同者矣。”
成语意思忡忡:忧愁不安的样子。心事重重;十分忧愁。
成语出处《诗经 召南 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成语意思形容做事机警敏捷。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如之奈何?”
成语意思故:故人;老朋友。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一接触就情投意合。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成语意思夜里睡觉不用关门。形容社会秩序、风气很好。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成语意思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成语意思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成语出处宋 程颐《明道先生行状》:“先生每与论事,心平气和。”
成语意思贪:求多;得:获取;厌:满足。追求财物没有满足的时候。
成语出处《四游记 三至岳阳飞度》:“洞宾叹曰:‘人心贪得无厌,一至于此!’”
成语意思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成语出处战国 韩 韩非《韩非子 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成语意思熟视:细看;睹:看见。看惯了就像没看见一样。也指看到某种现象;但不关心;只当没有看见。
成语出处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成语意思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成语意思睛:眼珠。眼睛不眨;眼珠不转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看得出神。
成语出处晋 杨泉《物理论》:“子义燃烛危坐通晓,目不转睛,膝不移处。”
成语意思虚:不真实。传出来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徐邈传》:“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传。’”
成语意思玲珑:灵巧精致。剔透:明彻透亮。形容器物的奇巧;精致;鲜明透亮。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折:“惜玉怜香天生就,另一种可喜风流。淹润惯熟,玲珑剔透,软款温柔。”
成语意思井井: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 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成语意思浮想:漂浮变幻的想象。联翩:鸟飞的样子;比喻连续不断。漂浮不定的想象像鸟飞一样。指思绪连续不断地涌现出来。
成语出处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成语意思五个;十个地计数。指原原本本;清清楚楚;毫无遗漏。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5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成语意思伦次:次序;条理。话讲得颠三倒四;毫无条理。
成语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