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蜃:蛤蜊。古代传说蜃能吐气成楼台的形状。实际上是大气由于光线折射把远外的楼台等城市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这种幻景多出现在夏天的海边或沙漠地带。现比喻虚无缥缈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
成语意思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成语意思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
成语出处宋 楼钥《序》:“禅位之诏,登极之赦,尊号改元等文,皆出公手,纷至沓来,从容应之,动合体制。”
成语意思淤泥:水底的污泥;染:沾。生长在污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成语出处宋 朱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成语意思药:用药治疗。病重得没法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也作“无可救药”。
成语出处《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成语意思按图:按照图形;索:寻找;骥:好马。按照画好的图形去寻找好马。①比喻按线索去寻找需要的东西。②比喻按教条办事;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成语意思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罗:罗列;布:分布。
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成语意思家人欢聚一堂;亲密友爱的乐趣。天伦:指父子、兄弟、夫妻等亲属关系。
成语出处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成语意思指诚心诚意地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成语意思形容战斗顺利;一出兵就取得了胜利。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成语意思瞪:睁大眼睛直视;呆:发愣。眼睛大睁;眼珠发直;张嘴说不出话来。形容因恐惧而失神发愣的样子。
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成语意思滥:与真实不符;竽:一种簧管乐器。不会吹竽的人冒充吹竽行家;混在乐队中凑数。比喻没有本事的人冒充有本事;或以次货冒充好货。有时也表自谦。
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成语意思像龙在飞腾;像凤在欢舞。原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奔放雄伟。旧时迷信;认为是帝王气象。现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多指草书。
成语出处宋 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成语意思将:把。用自己的心地比照别人的心地。比喻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成语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俗语所谓将心比心,如此则各得其平矣。”
成语意思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成语意思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残喘:临死前仅存的喘息。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或维持残局。
成语出处宋 陈亮《与范东叔龙图》:“亮自七八月之交,一病垂死,今幸苟存延喘,百念皆已灰灭。”
成语意思。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成语意思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成语出处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成语意思车络绎不绝;有如流水;马首尾相接;好像游龙。形容沿途车马很多;成群结队;繁华热闹的场面。也作“马龙车水”。
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皇后纪上 明德马皇后》:“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
成语意思置:搁;放;可:行;否:不行。不说对;也不说不对。指不明确表态。也作“不加可否。”
成语出处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