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冠:帽子。愤怒得头发竖起;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成语意思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成语出处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鸡鸣》:“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
成语意思可:值得;歌:歌颂;赞扬;泣: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并令人感动的流泪。
成语出处明 海瑞《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追念及之,可歌可泣。”
成语意思竭:弄尽;泽:池塘;渔:捕鱼。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也比喻残酷榨取。
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成语意思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
成语出处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成语意思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成语意思计:计算。没法子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 襄阳始末》:“火炮、药箭射死北兵及坠水者,不计其数。”
成语意思炙: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成语出处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成语意思江河奔流直下;迅达千里。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流畅。今又喻急剧持续地下降。
成语出处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成语意思胜:引人进入佳境。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
成语出处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成语意思原义为人的文采和本质都很适宜。后形容言谈举止斯文闲雅。彬彬:配合谐调。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成语意思败逃五十步的人讥笑败逃一百步的人。比喻缺点或错误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重或轻的区别。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成语意思本指家家户户的人都奔向一个地方;以致住宅空荡荡的。现多指很多的人聚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轰动一时的盛况。
成语出处宋 苏轼《八月十七复登望海楼》诗:“赖有明朝看潮在,万人空巷斗新妆。”
成语意思毛:头发和汗毛;骨:指脊背;悚然:害怕的样子。毛发竖起;脊骨透寒。形容非常恐惧惊骇。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2回:“左右将此檄传进,操见之,毛骨悚然,出了一身冷汗。”
成语意思流离:流落;失散;失所:失去住所。流落离散;无处安身。
成语出处《金史 完颜匡传》:“今已四月,农事已晚,边民连岁流离失所,扶携道路,即望复业,过此农时,遂失一岁之望。”
成语意思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成语出处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成语意思焕然:形容有光彩。光彩夺目;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成语出处唐 张彦远《历代名画记 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成语意思耿耿;形容有心事。老是放在心里;不能忘怀。形容有无法排遣的心事。
成语出处宋 文天祥《贺前人正》:“心绕贺星,遥指于轸中,拳拳公寿,雪立于门外,耿耿于怀。”
成语意思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成语意思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成语出处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