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珠履:缀有珠玉的鞋子。形容贵宾众多
成语出处唐·李白《江上赠窦长史》:“不同珠履三千客,别欲论交一片心。”
成语意思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
成语出处《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成语意思喻指一个人缺乏主见;总是随顺时尚;人云亦云。逐浪:追逐浪潮;随波:随顺波流。
成语出处汉 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泥滞苟且,没而不觉,随波漂流,与漂俱灭者亦甚众多。”
成语意思卓荦:超绝,特出;识:通“志”,记住。指聪明颖慧,记忆力很强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许慈传》:“虽学不沾洽,然卓荦强识。”
成语意思纵理:嘴两角的横纹。迷信说法,认为嘴两角的横纹进入口里,是饿死的相貌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许负指其口曰:‘有纵理入口,此饿死法也。’”
成语意思中郎:汉蔡邕,曾官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因同情董卓获罪,死于狱中,遗有一女,名琰,字文姬。指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人
成语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天津吕某,妇某氏……相夫子,事事尽礼。中郎有女,年十四,已字人。”
成语意思比喻珍物残破毁坏。
成语出处元·同恕《萱堂记》:“为铭为诗,赞能颂美,烂然卷轴……逮今盖七十年,珠零玉落,无复存者。”
成语意思壶:指瓠类,系之可以不沉。比喻珍贵难得。
成语出处《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
成语意思终老:直到老死,一辈子。指隐居直到老死
成语出处《宋史·刘爚传》:“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适,筑云庄山房,为终老恤居之计。”
成语意思邹、鲁:孔子是鲁人,孟子是邹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指孔孟留下来的儒家风气
成语出处《梁书·羊侃传》:“高祖览曰:吾闻仁者有勇,今见勇者有仁,可谓邹鲁遗风,英贤不绝。”
成语意思令:召。早上被征召,晚上就隐退。形容甘于隐居避世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田子方》:“臧丈人昧然而不应,泛然而辞,朝令而夜遁,终身无闻。”
成语意思同“枝布叶分”。
成语出处汉·蔡邕《太尉汝南李公碑》:“公讳咸,字元卓,汝南西平人。盖秦将李信之后,孝武大将军广之胄也。枝流叶布,家于兹土。”
成语意思安定、祸乱、兴盛、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
成语出处《周书·苏绰传》:“衰弊则祸乱交兴,淳和则天下自治。治乱兴亡,无不皆由所化也。”
成语意思权:权宜,因时因事变通办法。指选择有利条件,采取应变措施
成语出处《投笔肤谈·兵机》:“惟能因机而制变,择利而行权。”
成语意思舳:船尾;舻:船头。形容船与船相接,数量多
成语出处《隋书·食货志》:“帝御龙舟,文武官五品以上给楼船,九品以上给黄篾舫,舳舻相接,二百余里。”
成语意思舳:船尾。舻:船头。指船首尾相接,数量很多。亦作“舳舻相接”。
成语出处唐·韩偓《开河记》:“时舳舻相继,连接千里,自大梁至淮江,联绵不绝,锦帆过处,香闻百里。”
成语意思指追随左右。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成语意思形容两方面轻重相等;优劣相当(铢: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据说六铢为一锱;四锱为一两)。
成语出处明 周晖《金陵琐事》:“梁同考坐吏书之左,去官三百余员,铢两悉称,士林服之,士林荣之,此皆破格之异命也。”
成语意思钟离:汉钟离意,曾任尚书之官;委珠:抛弃珍珠。指钟离意拒绝接受不正当的财物。比喻不受赃,拒收不义之财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钟离意传》:“征还伏法,以资物簿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矶,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
成语意思比喻良好的环境。
成语出处汉·戴德《大戴礼》:“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孔子家语·六本》:“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