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枕被俱冷。形容独眠的孤寂凄凉。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便枕冷衾寒,凤只鸾孤,月圆云遮,寻思来有甚伤嗟。”
成语意思指合乎正道的礼法规范,使社会安定有秩序。
成语出处《荀子·性恶》:“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
成语意思折:断。比喻男子狎妓
成语出处元·周德清《蟾宫曲·别友》:“茶也无多,醋也无多,七件事尚且艰难,怎生教我折柳攀花?”
成语意思指广泛株连。
成语出处《明史 奸臣传 胡惟庸》:“帝发怒,肃清逆党,词所连及坐诛者三万余人。及为《昭示奸党录》,布告天下,株连蔓引,迄数年未靖云。”
成语意思比喻人反复无常,没有节操。
成语出处明 李东阳《王凝妻》诗:“君不见中原将相夸男儿,朝梁暮周皆逆旅。”
成语意思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成语出处元·乔吉《卖花声·悟世》:“尘风薄雪,残杯冷炙,掩青灯我竹篱茅舍。”
成语意思朝:早晨;暮:傍晚。黄昏过去清晨来临。形容时光流逝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妾身裴兴奴,自从与白侍郎相伴,朝来暮去,又早半年光景。”
成语意思敛:收,聚。指统治者向人民无限度地征收钱粮财物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怀宠》:“征敛无期,来索无厌。”
成语意思早晨发布的命令,晚上就改了。比喻经常改变主张和办法,一会儿一个样。
成语出处汉·鼌错《论贵粟疏》:“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
成语意思卓荦:超绝,特出。指超绝出众的杰出人才
成语出处唐·韩愈《进学解》:“纡余为妍,卓荦为杰,较短量长,唯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
成语意思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成语出处《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成语意思征:征收。敛:聚。指统治者无限度地强征捐税,搜刮百姓财富。亦作“征敛无期”。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征敛无度,宫室日更,淫乐不违。”
成语意思有泪只能在暗中流,形容受到委曲而悲伤的情形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9回:“琼英知道了这个消息,如万箭攒心,日夜吞声饮泣,珠泪偷弹。”
成语意思崭:崭然;突出的样子;露:显露;头角:比喻人的气概和才华。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
成语出处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焉。”
成语意思走漏:泄漏。泄漏秘密。
成语出处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这件事,心知腹知。口里言,心中计,休得便走漏天机。”
成语意思提纲挈领。
成语出处《隋书·文学传·潘徽》:“总括油素,躬披缃缥,芟芜刈楚,振领提纲,去其繁杂,撮其指要,勒成一家,名曰《江都集礼》。”
成语意思战栗:恐惧的样子;箸:筷子。害怕得连手里的筷子都掉了。形容吓得失去了常态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先主未发,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成语意思自律:自己约束自己。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
成语出处《金史·杨云翼传》:“自律甚严,其待人则宽。”
成语意思香草长在深山里依然芬芳。比喻品德高尚的人不因身处逆境而败坏名节
成语出处《孔子家语·在厄》:“芝兰生于深林里,不以无人而不秀;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败节。”
成语意思旧时指隐居生活。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