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只:一个。连战车的一只轮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军覆没
成语出处《梁书·侯景传》:“赵超伯拔自无能,任居方伯。韩山之役,女妓自随,裁闻敌鼓,与妾俱逝,不待贞阳,故只轮莫返。”
成语意思振鹭:振动翅膀的白鹭。白鹭群飞,集于庭中。比喻远方贤士纷纷前来,朝廷人才济济
成语出处西汉·扬雄《剧秦美新》:“振鹭之声充庭,鸿鸾之党渐阶。”
成语意思比喻随时变节,反复无常。
成语出处明 杨慎《升庵诗话 萧子显春别》:“娼楼之本色也。六朝君臣,朝梁暮陈,何异于此。”
成语意思整训军队,激励士卒。
成语出处《北齐书·莫多娄贷文传》:“周文帝军出函谷,景与高昂议整旅厉卒,以待其至。”
成语意思自利:以利己为主的修养;利他:以利他人为目的的行为。佛教自称修身的最终目的,是完成自他二利,人人成佛。借指对己对人都有好处
成语出处《佛遗教经·众生得度》:“自利利他,法皆具足。”
成语意思比喻人刻苦磨练,力求精进。括羽,用羽毛装束箭尾。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成语出处语本《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
成语意思斫轮:斫木制造车轮。指对某种事情经验丰富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
成语意思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成语出处明·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枻归。”
成语意思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成语出处《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成语意思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成语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梁·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成语意思谓如珠玉之铿零,锦绣之灿烂。比喻文词华丽、铿锵。语本《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成语出处语本《 魏书·宗钦传》:“口吐琼音,手挥霄翰,弹毫珠零,落纸锦粲。”
成语意思字词里边;文句中间。指文章字句间所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成语出处南朝 梁 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
成语意思朱、华:形容装饰华丽;毂:车轮中心的圆木。指古代王侯贵族乘坐的装饰华丽的车子。比喻显贵。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令范阳令乘朱轮华毂,使驱驰燕赵郊。”
成语意思原指周瑜业于音乐。后泛指通音乐戏曲的人。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有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成语意思大小河流同归于海。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汇集于一处。
成语出处唐 杜甫《长江》诗之二:“众流归海意,万国奉君心。”
成语意思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成语意思辙:车辙;靡:倒下。车辙错乱,旗子倒下。形容军队溃败逃窜。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成语意思舳:船尾;舻:船头;舳舻:指首尾相接的船只。形容船多,首尾相接,千里不绝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舳舻千里,薄枞阳而出,作《盛唐枞阳之歌》。”
成语意思形容船多,首尾相连
成语出处《晋书·陆机传》:“轴轳千里,前驱不过百舰。”
成语意思富丽华美的楼阁。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赠国子马生行》:“不见当年许史家,朱楼绮户青云逼。一朝宠失门祚衰,堂前一一生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