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滋:滋长;蔓:繁生、蔓延。野草滋生,难以消除。比喻势力扩大了再要消灭就很困难。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成语意思孳:同滋,长也;蔓:繁生、蔓延。比喻坏的事物绝不能任令它蔓延开来,否则,便难以收拾。
成语出处《左传·隐公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成语意思许多瞎子摸象,摸到象腿的说象一根柱子,摸到象身子的说象一堵墙,摸到象尾的说象一条蛇,互相争论不休。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成语出处《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成语意思表面伪装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4回:“左右是你的老婆,替你装门面。”
成语意思昭穆:宗庙或墓地的辈次排列,始祖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称昭,三、五、七世居右称穆;伦序:伦常次序。泛指家族辈分
成语出处《周礼·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为左右。”
成语意思廪:米仓;饩:粮食。坐着消耗国家的粮食,不干实事
成语出处明·归有光《封中宪大夫兴化知府周公行状》:“若乃反复淹绵,坐靡廪饩,臣罪益深,亦非朝廷用人之意矣。”
成语意思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成语出处《周易 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成语意思糜:浪费;廪:米仓;粟:谷子,泛指粮食。坐着消耗国家的粮食,不干实事
成语出处明·刘基《卖柑者言》:“坐糜廪粟而不知耻。”
成语意思比喻子女与父母关系的密切。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小弁》:“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成语意思漏:滴漏,古代计时器。晨钟已经敲呼,漏壶的水也将滴完。比喻年老力衰,已到晚年。也指深夜。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年过七十而以居位,譬犹钟鸣漏尽而夜行不休,是罪人也。”
成语意思谓约束树木(使其按人为的形态生长),刻镂冰块(使其成某种精致的工艺品)。比喻经办毫无成效的事情。
成语出处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中》:“卖浆贩麦,利辄失时,铸木镂冰,初无成日。”
成语意思大家的眼睛都睁得大大地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意看的样子。
成语出处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并序》:“新旧不相保持,万目睽睽,公于此时能安以治之。”
成语意思指曾参的母亲听到“曾参杀人”的传闻接连三次,便信以为真,投杼而走,谓流言可畏。
成语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成语意思杀人宰狗。指为非作歹和从事低贱的职业。
成语出处宋·苏洵《权书下·高祖》:“谁谓百岁之后,椎埋屠狗之人见其亲戚乘势为帝王,而不欣然而从之邪!”
成语意思致命:舍弃生命;遂:达到,实现。舍弃生命来实现理想
成语出处《周易·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成语意思官员到职上任。指开始担任某项职务。
成语出处五代 孙光宪《北梦琐言》:“车驾必谋幸蜀,先以称公走马赴任。”
成语意思宗庙:祭祀祖先的场所;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也借指国家。
成语出处《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成语意思归:归附,趋向。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一处。形容一致赞赏
成语出处《宣和画谱·道释·辛澄》:“澄尝于蜀中大圣寺画僧伽及诸变相,士女倾城邑往观焉,……兹乃众目所归,不待较而可得矣。”
成语意思追求细枝末节,舍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成语出处《隋书·礼仪志四》:“长吏华浮,奉客以求小誉,逐末舍本,政之所疾,宜谨察之。”
成语意思鸮鸟鸣叫,老鼠肆暴。比喻恶人气焰嚣张。
成语出处明·夏完淳《周公论》:“鸮鸣鼠暴,竟为酷祸,所谓犹豫之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