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子母:古代称钱币重的为母,轻的为子。比喻轻重并行,维持一定的平衡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周语》:“货币之重者、大者为母,轻者、小者为子。币轻物贵,推行重币以市贵物,称母权子;币重物轻,推行轻币以市贱物,亦不废重,称之权母。”
成语意思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成语出处《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成语意思朱门:红漆大门;绣户:雕绘华美的门户。比喻富贵人家妇女的住处。也借指富贵人家。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娘子朱门绣刻户,妾素无葭莩亲,虑致讥嫌。”
成语意思直:挺直。挺直成材的树木,最先被砍伐。比喻有才能的人会遭到迫害。亦作“直木必伐”。
成语出处《庄子·山木》:“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成语意思兵:兵器;揭:举。砍来木棍当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比喻武装起义
成语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成语意思追求细枝末节,忘记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成语出处明·胡应麟《诗薮·近体中》:“今题金山而必曰金玉之金,咏赤城而必云赤白之赤,皆逐末忘本之过也。”
成语意思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四卷:“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识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成语意思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猛兽不群,鸷鸟不双。”
成语意思鸷鸟:猛禽。鸷鸟不合群。比喻忠正刚强的人不合于世俗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离骚》:“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成语意思故意做样子给人看。
成语出处清·李渔《蜃中楼·双订》:“你们两个起先那样爱他,如今走到面前,又这等妆模作样。”
成语意思大家都看得很清楚。昭彰:明显。
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见得轻放过了你。”
成语意思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给人看
成语出处明·李贽《史纲评要·唐纪·景云元年》:“还有一等装模做样如泥塑、如木雕的五经。未尝不扫地。要知。要知。”
成语意思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成语出处《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成语意思自我介绍,自我夸耀。
成语出处《梁书 萧昱传》:“夫自媒自衒,诚哉可鄙;自誉自伐,实在可羞。”
成语意思章台:汉长安章台下街名,旧为妓院的代称。原指骑马经过章台。后指涉足妓间。
成语出处《汉书·张敞传》:“然倘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自以便面拊马。”
成语意思指考察其名以求其实,就其言而观其行,以求名实相符。亦作“循名责实”。
成语出处《陈书宣帝纪》:“方欲仗兹舟楫,委成股肱,征名责实,取宁多士。”
成语意思正:端正。辨正名称以符合实际
成语出处宋·岳飞《乞改襄阳路仍作京西南路札子》:“庶得路分速归旧制,以称朝廷正名责实不忘中原之意。”
成语意思骑着马去上任。指官员出任新的职位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楔子:“目今主上图治心切,不尚浮藻,将某左迁江州司马,刻日走马之任。”
成语意思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五十而知天命。”
成语意思犹言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成语出处《汉书 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鸷鸟比诸侯,鹗比天子。”《文选 孔融〈荐祢衡表〉》:“鸷鸟累百,不如一鹗,使衡立朝,必有可观。”李善注:“《史记》赵简子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