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自己遭受自己招来的罪过。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此乃学生考究不精,自取其咎,非圣太子之过也。”
成语意思取:取得;祸:祸事。自己招来祸事。
成语出处宋 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卷下:“故门高之弑,乐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祸也。”
成语意思见“招权纳贿”。
成语出处《明史·石亨传》:“因劾亨招权纳赇,肆行无忌。”
成语意思见“招权纳贿”。
成语出处《元史·朴不花传》:“不花骄恣无上,招权纳赂,奔竞之徒,皆出其门,骎骎有赵高、张让、田令孜之风。”
成语意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
成语出处《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成语意思招权:弄权,揽权;纳贿:接受贿赂。抓权力,受贿赂。
成语出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 臣寮雷孝友上言》:“遂招权纳贿,其门如市。”
成语意思豪壮的气概高入云霄。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第六十一回:“杀场临敌处,冲开万马,扫退千军。更忠肝贯日,壮气凌云。”
成语意思谓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成语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幹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成语意思凌云:直上云霄。志气直上云霄,形容志向高远、意气豪壮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四折:“我如今状貌堂堂,威风赳赳,志气凌云。”
成语意思择:选择;从:跟从、学习。选择好的、正确的事情去遵循、学习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成语意思周公、孔子的思想感情。封建社会奉之为思想情操的楷模、典范。
成语出处唐·李汉《韩昌黎集序》:“日光玉洁,周情孔思。”
成语意思纵;放纵。放纵心情,顺遂欲念。指不能自我约束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孝昭皇帝纪》:“亲用谗邪,放逐忠贤,纵情遂欲,不顾礼度。”
成语意思真实的情意。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求退录·诗话》:“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真情实意,喑合而偶中,固不待于教。”
成语意思《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成语出处《战国策·齐策六》:“貂勃曰:‘跖之狗吠尧,非贵跖而贱尧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成语意思形容人的外貌清瘦有神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词:“酒如春色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
成语意思独揽大权,独断专行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先王之时,春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
成语意思趣:情趣。懂得人情,善体贴,通达情趣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难得这好人,又忠厚,又老实,又且知情识趣,隐恶扬善,千百中难遇此一人。”
成语意思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
成语出处《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成语意思政治清明,人心归向,上下团结。
成语出处《晋书·诸葛恢传》:“会稽内史诸葛恢莅官三年,政清人和,为诸郡首。”
成语意思券:泛指票据、凭证。指销毁债券,不再索偿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岁竟,比两家常折券弃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