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意思威:威名。威力和名望使天下人拜服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今延寿汤所诛,威振天下,虽易之折售,诗之雷霆,不能及也。”
成语意思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成语出处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成语意思委:委托、托付。指委以重任,授予艰难使命。
成语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表答用先世语》:“则今兹爰立之命,乃所以委重投艰而已,又辞乎?”
成语意思谓影子的曲直随形而定。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
成语意思谓侍奉父母无微不至。
成语出处《陈书·沈炯传》:“每跪读家书,前惧后喜,温枕扇席,无复成童。”
成语意思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成语出处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成语意思罔:不。知:知道。措:安置、处置。不知道怎幺处理好。多指对突然发生的情况无法应付。亦作“罔知所厝”。
成语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生惶惑发狂,罔知所措。”
成语意思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成语意思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成语意思人死了,东西还在。指因看见遗物而引起对死者的怀念,或因此而引起的感慨。
成语出处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成语意思畏:害怕。像怕老虎那样害怕。形容人很威严或凶狠
成语出处宋·龚明之《中吴纪闻·朱氏盛衰》:“有在仕途者,稍拂其意,则以违上命文致其罪,渐人畏之如虎。”
成语意思谓无关紧要,不值得重视。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科杨·京考官被劾》:“王文成后日功名不必言,即杨廉亦至南礼部尚书,溢文格,则言官白简,亦未足轻重。”
成语意思足:足以。没有它并不轻些;有它也并不重些。指无关紧要。
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成语意思指经历年代极久远。同“万代千秋”。
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
成语意思强:硬要。怕醉却又猛喝酒。比喻明知故犯。
成语出处《孟子·离娄上》:“今恶死亡而乐不仁,是犹恶醉而强酒。”
成语意思佐:辅助。指有辅佐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加。”
成语意思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瓮:大坛子;鳖:甲鱼。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孙富视十娘已为瓮中之鳖,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安放在船头之上。”
成语意思佐:辅佐,帮助。指有辅助帝王创业治国的才能。
成语出处《汉书·董仲舒传赞》:“刘向称董仲舒有王佐之材,虽伊、吕亡以回。”
成语意思我醉了,想睡觉。指为人真诚直率。
成语出处《宋书·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直率如此。”
成语意思魏紫:千叶肉红牡丹,出于魏仁溥家;姚黄:千叶黄花牡丹,出于姚氏民家。原指宋代洛阳两种名贵的牡丹品种。后泛指名贵的花卉。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绿竹堂独饮》诗:“姚黄魏紫开次第,不觉成恨俱零凋。”